编辑: 木头飞艇 2019-08-01
1 附件 十三五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生物产业是

21 世纪创新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产业, 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对于我国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 和产业革命制高点,加快壮大新产业、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建设 健康中国 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 十三五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 业发展规划》 ,为加快推动生物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特 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 2016-2020 年.

一、现状与形势 十二五 以来,随着现代生命科学快速发展,以及生物技术与 信息、材料、能源等技术加速融合,高通量测序、基因组编辑和生 物信息分析等现代生物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快速演进,生物经济正加 速成为继信息经济后新的经济形态,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深远影 响.靶向药物、细胞治疗、基因检测、智能型医疗器械、可穿戴即 时监测设备、远程医疗、健康大数据等新技术加速普及应用,智慧 医疗、精准医疗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疾病预防、检测、治疗模式,为 提高人民群众健康质量提供了新的手段.生物育种技术的进步极大 地促进动植物营养价值的改进、抗病性的增强以及产量的提高,全 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占全部耕地面积的 12%,帮助农民获益累

2 计超过

1500 亿美元,绿色、营养、功能性动植物产品正引领粮食 消费迈上新的高度.生物制造产品比传统石化产品平均节能 30-50%,减少环境影响 20-60%,微生物及其组成成分正在越来越 多地被用于清除工业废物、修复生态系统,生物质能正在成为推动 能源生产消费革命的重要力量,一个基于碳素循环利用的绿色经济 模式正在建立. 近年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纷纷聚焦生物经济,在促进可持续 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其领先地位.美国政府在《国家生物经济 蓝图》 中, 明确将 支持研究以奠定

21 世纪生物经济基础 作为科技 预算的优先重点.欧盟在《持续增长的创新:欧洲生物经济》中, 将生物经济作为实施欧洲

2020 战略,实现智慧发展和绿色发展的 关键要素.德国在《国家生物经济政策战略》中提出,通过大力发 展生物经济,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德国在经济 和科研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在美欧等政府的引导下,全球资本市场 越来越青睐生物领域,风险投资、上市融资、并购重组金额屡创新 高.依托发达国家科研机构和人才密集的优势,波士顿基因城、莱 因河畔生物谷等一批现代生物产业集群,业已成为全球生物产业创 新发展的策源地.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环境,我国要发挥好资源优 势、市场优势、 人才优势和经济规模优势, 抓紧建设生物经济强国, 在新一轮全球产业竞争中谋得有利位势. 十二五 以来,我国生物产业复合增长率达到 15%以上,2015 年产业规模超过 3.5 万亿元,在部分领域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甚3至具备一定优势.我国基因检测服务能力在全球已处于领先地位, 出口药品已从原料药向技术含量更高的制剂拓展,从中药中研制的 青蒿素获得我国第一个自然科学的诺贝尔奖,高端医疗器械核心技 术的突破大幅降低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价格. 超级稻亩产突破

1000 公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物发酵产业产品总量居世界第一.生 物能源年替代化石能源量超过

3300 万吨标准煤,处于世界前列. 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生物产业集 群初见雏形.我国生物产业已经具备加快发展、实现赶超的良好基 础.同时我们还要清楚看到,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成果还不能满足人 民群众对健康、生态等方面的迫切需要,产业生态系统依然存在制 约行业创新发展的政策短板,开拓性、颠覆性的技术创新还不多, 我国要成为生物经济强国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必须进一步提升生物 产业创新能力,深化改革行业规制,不断拓展产业应用新空间,满 足人民群众新需求,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 四个全面 总 体部署,立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五大理念 ,按照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以打造生物经济为核心,以服务民生需求 为根本,夯实产业基础,改革管理规制,加大战略投入,优化产业 布局,加速生物产业在生产、生活、生态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 生物产业开展全球合作,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加速形成经济新支

4 柱.

(二)发展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不断夯实产业创新基础条件,打造生物产 业创新发展集群,促进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 技术等的融合创新,加快形成一批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 ――坚持服务民生.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着力 于提高人们群众健康保障能力,加速民生相关的生物技术产品和服 务的规模化应用,进一步缩小 健康鸿沟 . ――坚持深化改革.加快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扫除长期以来制 约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制度障碍,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新技术、新 产品、新模式的监管机制,激发各类主体创新创业活力. ――坚持开放合作.贯彻落实 一带一路 国家战略,整合配置 全球要素和资源,积极推动医疗器械、生物服务、中医药服务等重 点领域开展国际合作,促进优势企业 走出去 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研发投入占销 售收入的比重显著提升,重点企业达到 1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年销售额超过

100 亿元的生物技术产品,一批优势生 物技术和产品成功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国际产能合作步伐进一步加 快. ――产业结构持续升级,产业迈向中高端发展.生物技术药占 比大幅提升,化学品生物制造的渗透率显著提高,新注册创新型生

5 物技术企业数量大幅提升,形成

20 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过

100 亿 元的大型生物技术企业,在全国形成若干生物经济强省、一批生物 产业双创高地和特色医药产品出口示范区. ――应用空间不断拓展,社会效益加快显现.通过生物产业的 发展,基因检测能力(含孕前、产前、新生儿)覆盖出生人口 50% 以上,社会化检测服务受众大幅增加;

粮食和重要大宗农产品生产 供给有保障,科技进步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提 高中医药种植对精准扶贫的贡献;

提高生物基产品经济性 10%以上,利用生物工艺降低化工、纺织等行业排放 30%以上;

生物能源 在发电供气供热燃油规模化替代,降低二氧化碳年排放量

1 亿吨. ――产业规模保持中高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加大. 到2020 年, 生物产业规模达到 8-10 万亿元, 生物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超过 4%,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生物产业创造的就业 机会大幅增加.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创新能力 显著增强 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 10% 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年销售额超过

100 亿 元的生物技术产品 一批优势生物技术和产品成功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产业结构 持续升级 生物技术药占比大幅提升 化学品生物制造的渗透率显著提高 新注册创新型生物技术企业数量大幅提升 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大型生物技术企业超过

20 家 形成若干生物经济强省、一批生物产业双创高地和 特色医药产品出口示范区

6 社会效益 加快显现 基因检测能力覆盖 50%以上出生人口 社会化检测服务受众大幅增加 粮食和重要大宗农产品生产科技进步贡献率进一 步提升,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生物基产品经济性提高 10%以上、 利用生物工艺降 低化工、纺织等行业排放 30%以上 生物能源在发电供气供热燃油规模化替代、降低二 氧化碳年排放量

1 亿吨 产业规模 保持中高速 增长 产业规模达到 8-10 万亿元 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超过 4% 创造的就业机会大幅增加

三、推动重点领域新发展

(一)构建生物医药新体系 把握精准医学模式推动药物研发革命的趋势性变化,立足基因 技术和细胞工程等先进技术带来的革命性转变,加快新药研发速 度, 提升药物品质, 更好满足临床用药和产业向中高端发展的需求. 到2020 年,实现医药工业销售收入 4.5 万亿元,增加值占全国工业 增加值 3.6%.

1、加速新药创制和产业化 以临床用药需求为导向,依托高通量测序、基因组编辑、微流 控芯片等先进技术,促进转化医学发展,在肿瘤、 重大传染性疾病、 神经精神疾病、慢性病及罕见病等领域实现药物原始创新.加快创 制新型抗体、蛋白及多肽等生物药.发展治疗性疫苗,核糖核酸 (RNA)干扰药物,适配子药物,以及干细胞、嵌合抗原受体 T 细 胞免疫疗法(CAR-T)等生物治疗产品.推动抗体/多肽-小分子偶 联、生物大分子纯化、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等可规模化技术,完7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技术,加快高端药物产业化速度.推动中 药提取物、中药配方颗粒的规范化发展,完善基于药材源头的全过 程质量可溯源体系建设,创制一批临床价值大、科学价值强的中药 新品种.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阔的海洋创新药物, 构建海洋生物医药中高端产业链.

2、加快发展精准医学新模式 以临床价值为核心,在治疗适应症与新靶点验证、临床前与临 床试验、产品设计优化与产业化等全程进行精准监管,提供安全有 效的数据信息,实现药物精准研发.以个人基因组信息为基础,结 合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相关内环境信息,整合不同数据层面的生物 学信息库,利用基因测序、影像、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在产前胎儿 罕见病筛查、肿瘤、遗传性疾病等方面实现精准的预防、诊断和治 疗.对特定患者量身设计最佳诊疗方案,在正确的时间、给予正确 的药物、使用正确的剂量和给药途径,达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

3、推动医药产业转型升级 以提升药物品质为目标,加快推广化学原料药绿色制备和清洁 生产,积极推进化学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不断提高原料药和制剂产 品质量技术水平,推动产业从原料药出口向终端产品出口的转变. 持续推进中药技术标准化,提升中药质量及全产业链的规模化协调 发展,开展基于互联网+中药材........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