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被控制998 2019-12-09
第33 卷第2期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 Vol.

33 No.2

2016 年6月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ocial Science Edition) Jun.2016 [投稿日期]2016-05-19 [作者简介]庞强(1991-) ,男,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社会公正视角下的阶层流动模型分析 庞强 (南开大学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 300350) [摘要]中国社会呈现多元结构的特点,阶层具有结构性、阶级具有层级性,而学界往往忽视对 于阶层与阶级概念的区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阶层流动频繁、社会分化迅速,阶层发展呈现出 多元的跨界流动模型.本文通过选取公正原则,结合阶层固化的三种主导因素,推导出现代社会 的几种阶层流动模型,并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阶层;

阶级;

固化;

社会公正原则;

流动模型 doi:10.3969/j.issn.1673-9477.2016.02.019 [中图分类号] D0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477(2016)02-054-04

一、引言 中国社会分化为多元的层状现象,是当代中国 社会的巨大进步,也是现代化进程的突出表现.同 时不可避免的引发了社会阶层的相关问题,其中, 阶层与阶级的区别、阶层流动与固化问题成为研究 的重点. 相比于改革开放前强调平均主义,社会主义新 时期更加强调效率与公平,通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从而带动社会的共同富裕.由此产生的推动力,使 社会结构更加多元化,各阶层迅速成长,流动速度 增快、范围扩大.但是,阶层分化趋势与阶层边界 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某些阶层的固化问题,使 少数人垄断国家资源与社会财富,造成社会深层的 群体矛盾与利益阻隔.当今社会阶层的流动情况究 竟如何?理想的阶层流动模型是什么?本文将从社 会公正视角下分析社会阶层流动模型的相关问题.

二、几个基本问题与概念

(一)社会阶层与阶级 关于阶层或阶级的定义研究很多,却大多将阶 层与阶级同一论述.大致原因有三,一中文语义层 面的细化与区分在西方研究中被忽略;

二 阶级 在中国作为意识形态的概念色彩浓厚,学者往往规 避,而偏向于使用同义词汇;

三部分学者并未对阶 层与阶级的概念差异重视并深入研究. 朱光磊认为阶层与阶级不可以混为一谈,阶层 是阶级内部更为细小的集团,相比于阶级更加灵活, 意识形态色彩不明显.可以看出,阶级是从上到下 的社会层级结构,阶层则是中国目前的社会成员构 成情况与现状表达,两者不可一概论之.基于以上 区分,阶层的概念表达更加接近研究问题本义.朱 光磊教授对划分标准进行了整合,提出划分阶层需 要综合考虑制度因素、劳动方式、收入方式与收入 水平的差异.阶层是社会成员结构的表达,在贫富 差距逐渐拉大的现实中,如何促使高效的流动渠道 形成,促进社会良性发展,成为对阶层问题研究的 重点.

(二)阶层流动模型分析 1.阶层流动的几种模型 社会阶层的存在是社会自然分化发展的产物, 社会学家往往更加关注阶层之间是否形成良性流动 的互动机制.社会阶层流动指社会成员从一个阶层 通过某种方式流动到另一阶层,从而完成身份、地 位的转移.可以发现,对于个体成员,垂直向上的 社会流动才具有实质意义,但对于整个阶层生态而 言,上升流动与下降流动都是具有意义的,如果没 有下降流动,那么上升流动也就丧失了可持续性, 并会破坏阶层平衡.现实中阶层流动有几种模型如 图1. 图1:阶层流动的几种模型(笔者自绘) 图上所示为现实中的几种阶层流动模式,其中 甲乙丙丁假设为不同家族成员,数据值 0-100 分别 代表不同的社会分工.可以看出,经历三代人的变 化,四个代表数据呈现出不同的阶层流动.其中, 甲和乙样本基本维持了原有社会分工,未出现流动 第2期庞强:社会公正视角下的阶层流动模型分析

55 倾向;

丙呈现出逐渐上升的流动趋势;

丁则呈现出 较快速度的上升流动,通过三代人的努力,完全实 现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可以总结出社会阶层流动的 三种模型:固态化模式(甲乙) 、渐缓流动模式(丙) 与快速流动模式(丁) . 2.阶层流动分析 社会阶层的渐缓流动模式、快速流动模式甚至 固态化模式都是社会阶层流动的体现,社会各阶层 出现频繁的或向上或向下的流动与互动被视为合理 的阶层流动.合理的社会流动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 差异,缓解了由社会地位差异而产生的隔阂和冲突, 从而发挥了社会稳定的功能. [3] 相反,一旦社会阶层长期出现单一的甲、乙现 象――富贵世袭或贫穷万世,现实中便会出现与社 会阶层流动相反的情况――阶层固化.社会阶层流 动放缓,代际继承性加强,甲、乙的阶层位置被固 定化,强势阶层力求权力、资源与地位的传递,弱 势阶层的上升通道逐渐被阻隔.究其因是因为社会 的利益分配机制出现了问题,权力世袭成为代际流 动的主流,社会阶层的自然流动属性出现人为因素 的阻隔,加上阶层边界的固化便引发严重的阶层固 化问题.社会个体无法通过社会行为获得阶层流动, 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积极性降低,社会的发展也 会趋于停滞. 由此我们需要考虑几个问题:以上几种流动模 型在社会中呈现怎样的分布比例才会有益于良性的 社会互动环境的形成?社会阶层的流动应该强调社 会公平正义还是市场竞争效率为先的原则?

(三)阶层的公正原则推导 关于社会公正内涵的阐述,各国学者有不同的 侧重.其中,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的两个原 则是公平正义论的权威表达,强调平等自由原则与 机会的公平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相结合.我国学者 主要从理念与规则上强调机会平等的公正性问题. 针对社会阶层的社会公正性问题,学者郑杭生 提出社会分层的两个合理标准为:开放性与公正性. [4] 改革开放后,学者更加强调准入的公正性,而非刻 板的规制机械的公平观,其中代表学者李强提出 地位准入 与 进入过程 的公平观. [5] 社会的竞 争环境应该面向全社会各阶层开放透明,社会匹配 的资源分布应当公正平等,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地位 差异便是合理的.在准入公平、竞争公平、资源公 平的基础上,结果输出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也不会改 变结果的公正性(社会阶层公正原则推导:理念公 平+准入公平+规则公平=结果公正) . 由社会阶层的公正推导可以发现,社会阶层的 公正属性通过现象进行反向推导不具备可行性,这 是由于人类个体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差异与竞争,对 社会阶层输出进行机械式的公正约束是不可取的. 比如,在保证相同社会环境、教育政策与学校资源 的前提下,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个体差异会呈现出 对不同学科的喜爱与发展程度,由此逐渐分离出各 种职业,当总结出蓝领、白领与公务员的阶层分化 结论时,便不能归咎于社会的不公正.社会的公正 理念与准入规则的公正性一定意义可以推导出结果 的公正性,这种推导是单向合理的推导演算.对中 国社会阶层问题的分析我们也从这种社会公正视角 进行.

三、社会阶层流动发展探究

(一)中国阶层流动现状 上个世纪

80 年代,中国拉开改革开放序幕,在 经济领域内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强化市场对资源配 置的作用,提升经济活力,同时也加快了社会阶层 流动速度.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原有的社会结构 环境发生了变化,社会阶层的界限不断重组与扩大. 面对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中国社会是否出现 了阶层流动困难或阶层固化问题.很多社会学家及 政治学家认为社会财富集中、贫富差距大与户籍制 度等相关因素带来的特权垄断问题严重阻碍了阶层 流动,造成了阶层固化问题.反之,朱光磊教授认 为,中国社会不存在阶层固化问题,社会阶层流动 渠道顺畅,个体通过教育等方式可以获得阶层的上 升型结构流动;

李路路教授认为,我国社会总流动 率在改革开放之后整体提升,社会阶层流动状况较 之速度加快,社会阶层结构呈现出新的变化. 综上,笔者认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流动问题 不能一概论之,阶层由于不同的类型与性质呈现出 不同的流动难易度与流动偏好,一些问题不可回避 与扩大.社会阶层的流动率在不断的提升,社会阶 层流动较以前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这与市场经 济发展与政治生态的不断优化相关;

同时,社会阶 层流动的现实问题也不容忽视,社会财富在代际传 递过程中,阶层固化问题与相应的反面因素有抬头 趋势,阶层之间的流动与互动机制存在一定问题. 由图

4 可以看出,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各阶层的流 动速率显著提升,总体社会阶层流动呈现良性的发 展态势,关联系数也在改革深入期有了下降趋势,

56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期阶层固化问题不很突出,但是不可忽视社会上依旧 有一些传统观念与规则制度的限制促使阶层问题的 突出,针对存在的阶层问题进行研究与改进有利于 缓解阶层冲突与阶层固化问题.

(二)阶层固化因素 韦伯将 阶级 形成的基本机制称为 社会封 闭 过程,通过这种过程,某一社会群体企图把报 酬和机会限制在有限的人选范围内,并以此最大化 自身的利益. [6] 阶层概念也存在同类型的问题,表现 为一系列突出社会问题:特权或职业世袭观念、垄 断部门人才录用封闭与底层上升为上层社会通道狭 小等. 1.特权或职业世袭观念 基于韦伯的社会封闭论述,在社会优势资源的 掌握者和传........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