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tar薰衣草 2019-12-04
本报全国代印城市:北京、上海、天津、杭州、金华、宁波、福州、南京、济南、武汉、西安、成都、郑州、哈尔滨、长沙、贵阳、广州、南昌、重庆、合肥、兰州、银川、昆明、南宁、沈阳、长春、太原、石家庄、乌鲁木齐、呼和浩特、海口、拉萨、西宁、青岛、喀什、无锡、徐州、台州2019 年6月11 日 星期二 责任编辑 刘梦妮

4 版 新华社昆明

6 月9日电(记者浦超)西畴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 是 云南乃至全国石漠化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 全县

1506 平方公里的国 土面积

99 .

9% 是山区, 喀斯特面积占

75 . 4% . 过去, 这里基本失去生 存条件, 山大石头多、 贫穷落后是它给外界的最深印象. 这里的群众, 面对恶劣的环境, 没有懦弱退却, 他们奋起抗争, 与天 斗, 与地拼, 闯出了一条脱贫新路. 现在, 这里的全部村寨通了公路, 石 旮旯中造出了大片 梯田 . 今年

4 月30 日, 云南省政府宣布, 西畴县达 到脱贫标准, 退出贫困序列. 西畴县的脱贫故事值得细细品味. 那个时候太穷了, 路不通, 电不通, 房子破烂, 田地少得可怜, 粮食不 够吃, 说起来都是泪…… 回想起

20 多年前刚嫁到西畴县蚌谷乡海子坝 村时的生活状况,

48 岁的谢成芬仍然唏嘘不已. 山大石头多, 出门就爬坡, 只见石头不见土, 玉米长在石窝窝, 春种 一大片, 秋收一小箩. 这是当地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 也是昔日西畴人 民在石头缝中艰难求生的真实写照. 石漠化号称 地球癌症 . 过去的西畴, 漫山遍野的石头, 贫瘠稀少的 土地, 水土流失严重. 有地质专家认为, 这是一个 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 的地方 .

20 世纪

80 年代末, 全县处在温饱线以下人口占到总人口 80% 以上, 食不果腹、 房不遮雨是普遍现象.

1985 年全县农民人均占有粮仅

135 公斤. 江龙村、 多依坪、 岩头村……这些村寨都有一个共同外号 三光 村 ―― ― 树木砍光、 水土流光、 姑娘跑光 . 江龙村

70 多岁的刘超仁说, 他们村过去不仅是 三光村 , 还是有名 的 口袋村 , 辛苦种一年地只够吃半年, 村民经常扛着口袋借粮食吃. 面对极端恶劣的环境, 失去生存条件的窘境, 当地老百姓将如何抉 择: 搬家? 等政府帮扶? 靠社会救济? 等不是办法, 干才有希望!

1990 年12 月3日, 王廷位、 刘登荣等党员 干部带领蚌谷乡木者村

300 多名群众, 喊出了 搬家不如搬石头 的口号, 男女老少齐上阵苦战

105 天, 用铁锤、 铁杆等原始工具, 在石旮旯里刨出 了600 多亩保肥、 保水、 保土的 三保 台地, 秋收时玉米增产了

4 倍, 一举 甩掉了 口袋村 帽子. 这一声炮响, 拉开了西畴人民与石漠化抗争、 向石旮旯要地的序幕. 看到了希望的各村寨群众, 纷纷投入到炸石造地的抗争中. 当地县委、 县政府因势利导, 出台炸石造地和中低产田地改造补助政 策, 全县掀起了以炸石造地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高潮. 有了三保地, 粮食大幅增产, 解决了吃饱问题, 但出行仍是难题. 一个个村寨喊出了 要发展, 先修路 的口号, 立下了 与其等着看, 不 如自己干 的誓言. 居住在深山里的董马乡张家老林村的张仁贵家, 一家

4 口,

3 人是残 疾. 一家人凭着大锤、 铁杆和锄头等简陋工具, 用两年时间硬是在石山中 抠 出两公里多的进村公路. 鸡街乡的肖家塘村, 邓招才、 侯寿高、 姚仕元、 姚仕斌

4 个人, 每天清 晨7点半开工, 晚上

8 点收工, 风雨无阻苦战

6 年, 在石头山中修出了

5 公里道路, 小货车可以开到每家房子边. 邓招才的一只手指被石头压断, 简单用草药包扎后, 又继续修路. 为凑钱修路、 造地, 有的村民卖了年猪, 有的把儿女办婚事的钱拿出 来……

20 年来, 当地群众凭着一股子韧劲, 在悬崖峭壁中开挖出了

3000 多公里道路, 公路密度达到云南省平均水平的

3 倍, 行政村、 自然村全 部通了公路.

20 年来, 当地群众炸石造地

10 多万亩, 人均耕地从过去的

0 .

3 亩 增到了 0.78 亩, 村民告别了在石头缝、 石头窝里种庄稼的尴尬和无奈. 党的十八大以来, 西畴人民大力推进 山、 水、 林、 田、 路、 村 的石漠化 综合治理. 很多村寨把保护植被、 植树造林写进村规民约, 村民自发种树, 努力把水留住.

2012 年以来, 全县共治理石漠化

140 .

2 平方公里, 封山育 林12 .

62 万亩, 人工造林

3 .

35 万亩, 森林覆盖率从

20 世纪

80 年代的 25.24% 提高到 53.3%. 产业发展大力培植, 苦参、 三

七、 重楼、 核桃、 烤烟、 蔬菜……一个个产 业快速发展起来. 曾经石漠化最严重的 三光村 多依坪村, 如今是连绵的 梯田 , 种上 了5000 多亩猕猴桃, 村民增收有了保障. 初夏时节, 远处看去, 蔚蓝的天空, 碧绿的 梯田 , 崭新的民居, 与层 层叠叠的山丘, 犹如一幅秀美的田园风光画. 每逢节假日, 游客争相前来 旅游参观, 一些村民开起了农家乐. 一个个 三光村 口袋村 , 甩掉了 贫困帽 , 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 村、 小康村. 西畴县委书记蒋俊说, 西畴人民在极度贫困的石漠化地区闯出了 一条脱贫新路, 这个不被看好的地方, 提前摘掉了 贫困帽 . 他们将继 续加大综合治理力度, 让当地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新时代的奋进道 路上, 西畴人民将迈着坚实步伐, 勇毅前行. 在极度贫困的石漠化地区闯出了一条脱贫新路 云南西畴: 石头地 里种出新希望 新华社郑州电(记者王林园) 做梦也没有想到, 这辈子还能住上这 样好的房子, 我们老两口再也不用住透风漏雨的泥坯房了, 真是要感谢 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受益于危房改造政策, 搬进新家的董保健逢人就 夸政策好. 董保健家的泥坯房修建于

20 世纪

70 年代, 已经破落不堪, 一到刮 风下雨, 老两口就担心会倒塌. 危房鉴定通过后, 仅用两个月就完成了危 房拆除和新房建设, 并且从提出申请到入户鉴定、 开始施工、 检查验收、 兑现资金, 基本没有跑腿, 如今刮风不愁、 下雨不怕. 董保健老两口见到 记者时, 不禁感叹: 除了安全感之外, 更多的是归属感. 董保健是河南省鹿邑县玄武镇董楼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近 年来, 鹿邑县围绕脱贫攻坚这条主线, 充分利用农村危房改造的惠民 政策, 以 因村因户制宜, 科学规划, 政府主导, 农民自愿 为原则, 高 标准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在鹿邑县高集乡村民李富民的危改新房中, 两位老人准备了丰盛 的菜肴招待在外务工的女儿女婿. 新房宽敞明亮, 墙壁粉刷一新, 洁白 干净、 简单大方, 铝合金门窗闪闪发亮. 女儿女婿看在眼里, 感动在心 里: 没想到咱家变这么好, 我们在外边打拼也就放心了. 鹿邑县按照 户申请、 村评议、 乡审核、 县审批 的要求, 严格确定危 改对象和危房等级. 今年以来, 鹿邑县共对建档立卡贫困户、 低保户、 残 疾人、 五保户实施危房改造

1768 户, 其中新建

1313 户, 维修

455 户, 已 开工

1756 户, 完工

1567 户. 鹿邑县住建局局长朱明说: 危房改造工作是落实 '

两不愁三保障'

的关键举措, 根据老百姓的意见建议研究好 '

拆、 修、 改、 建'

的治理机制, 才能让贫困群众住上安心的房、 安全的房, 实现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 河南鹿邑危房改造让贫困群众居有所安近年来, 广西容县聚焦脱贫攻坚 硬骨头 , 全力打好易地扶贫搬 迁硬仗, 2016-2018 年共投入

6181 .

02 万元实施易地扶贫移民搬迁 工程, 建成套间式住宅楼

8 幢. 目前, 已有

242 户扶贫移民搬迁入住, 累计搬迁入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1000 人, 完成 十三五 时期易地扶 贫搬迁任务. 为了让扶贫搬迁户搬得出、 住得稳、 能致富, 容县把易地扶贫移 民搬迁安置点建在距离县城约

2 公里、 距离县经济开发区约

1 公里、 距离容县都峤山风景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3 公里的石寨镇合柳 村洛塘队, 安置点周边有多所初中、 小学. 同时, 容县经济开发区有

100 多家企业, 贫困户有很多机会就近就业. 安置点建成之后, 容县人 社、 扶贫、 教育、 易地安置中心等部门紧密协作, 在安置点举办专场招 聘会, 组织企业入场招聘, 举办劳动技能专项培训, 双管齐下助推易 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目前已实现

306 人稳定就 业. 同时, 容县教育部门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民子女在义务教育 阶段入学问题专门下发通知, 根据就近入学原则并尊重家长及其子女 意愿, 就近安排到容州镇都峤中学、 容州镇厢南小学、 石寨中学、 石寨镇 合柳小学等学校就读, 安置点搬迁户子女在上述学校就读

126 人. 其中, 在石寨镇合柳小学就读

72 人, 学校距离安置点约

500 米, 学生步行 上学仅需七八分钟, 无须家长接送, 扶贫搬迁户曾昭兰说: 感谢党和政 府, 让我们搬进了方便孩子上学的学区房! (封晓天) 广西容县已有242户贫困群众住进 学区房

本报记者张典标 老疙瘩 原本是打死都不下山的. 老疙瘩 名唤田长元 , 在陕西省宁陕县海棠园村中坝 组的山头上一个人住. 几个月前, 当于晓磊和驻村干部一起 来劝他下山住敬老院的时候, 田长元板着脸, 上下打量着这 些人, 谁说话也不理. 于晓磊是从北京来驻村的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 田长 元照样一点面子没给, 直接甩出三个 打死不 : 打死不住敬 老院 、 打死不和监护人同吃同住 、 打死不离开老屋. 这其实是之前驻村干部反复对田长元宣传的几个养老 选项 . 田长元听得耳朵都长了茧 , 逼 得他都能自己总结 了. 这算是把所有选项都给堵死了. 田长元让驻村工作队很担心. 今年

80 岁的田长元是五保 户, 无儿无女, 腿脚不灵便, 吃饭也没人管, 唯一的监护人就是 他在外打工的侄子, 万一遇到什么情况, 很难照应得上. 就是 平时下山买个菜都得花两三个小时, 几十年没修过的黄土屋, 就像是发黑的旧报纸叠的一样, 也不具备改造条件. 相比监护人照顾, 驻村工作队综合考虑之后, 认为集中 供养对田长元来说更好. 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 宁陕县将全县无劳动能力 、 无生 活来源和无法定赡养人的

60 岁以上老人, 统一集中供养在 全县的

7 个的敬老院里. 宁陕县中心敬老院副院长安明兰 说, 敬老院里的老人都是自愿入住的, 入住之后老人的生活 起居 、 生老病死都由县政府来管, 家属可以随时来看. 可是, 任凭驻村干部们怎么变着法儿劝, 田长元就像是 钥匙断在锁眼里的锁, 什么 钥匙 也打不开. 于晓磊一行只能再次怏怏而归. 之前他们已经去了不 下五次, 全是空手而回. 于晓磊知道田长元心里有疙瘩没解开, 可也只能 厚着脸 皮 继续上门. 见常规宣传没效果, 于晓磊带着 问题意识 去串门, 揣摩 疙瘩 到底在哪里. 又几趟下来, 他们才慢慢找到了突破口. 哪有那么好? 我又不是没住过, 你可别蒙我. 一次正在向田长元 夸敬老院时, 田长元终于说出了自己心里的疙瘩. 原来, 十几年前, 田长元和几个伙伴曾在老敬老院住过 一段时间. 当时, 吃、住、看病条件都太差, 到现在都心有余 悸. 去了, 待几天就没了. 田长元对敬老院很害怕. 以前敬老院条件确实不行. 于晓磊 逮住 这个疙瘩, 不过现在的敬老院修得特别好. 敬老院是县里仅有的两个 有暖气的地方之一, 另一个地方是幼儿园. 工作人员照顾老 人们吃喝拉撒, 也都特别上心. 敬老院里还专门配了医生. 得了大病, 还有县里和西 安的医生远程会诊给咱们看. 一旁的驻村干部补充. 驻村干部们一口气说了一通, 田长元还是硬疙瘩一块, 半天也没回一句话. 于晓磊见机行事, 又提议说: 你先试住一个星期. 觉得 好, 就接着住, 不花钱 ;

觉得不好, 我们再把你接回来. 田长元这才勉强同意试住一周. 一个星期过去了. 驻村工作队如约到敬老院看田长元, 田长元大变样. 原来衣服老不换, 积的灰都发亮反光, 里外 衣服扣子也没扣对. 现在新衣服穿得整整齐齐, 胡子刮得干 干净净, 从前发灰黑的脸也白净不少.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