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yszqmzc 2019-11-24
学人

8 2013 年5月17 日 星期五 Tel押(010)

51949401 主编: 刘丹 编辑: 吴益超 校对: 么辰 E-mail押ycwu@stimes.

cn

2010 年5月13 日16 点58 分,中国先进研 究堆 (以下简称 新堆 ) 成功实现首次临界―― ― 或许你并不觉得这条新闻有何特殊之处, 但对中 国科技界来说, 它意义非凡. 新堆 是与我国第一个研究堆、建成于

1958 年的 老堆 ―― ―重水研究堆相对应的, 它 并非普通人所想的那样用来发电, 而是为我国核 科学研究及核技术开发应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 科学实验平台, 它也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研究能力 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标志. 这一切的背后,凝聚了一个

74 岁老人带领 着整个研究团队奋斗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故事, 一个低调与坚守的故事.这位老人, 就是中国原 子能科学研究院 新堆 工程部总经理石永康. 遇见 新堆 的幸运 '

新堆'

不光是为核工业服务, 也是为整个 科技界服务.它的反应堆功率为 60MW, 重水反 射层最高未扰热中子注量率达 8*1014 n/cm2 / 秒, 在同类中子束流研究堆中其主要技术指标位居 世界前列, 亚洲第一. 采访伊始, 石永康便对记者作起了 新堆 的 小科普.尽管从他的同事那里听说, 他刚刚因病 做完一场大手术, 但与记者谈起 新堆 , 石永康 却劲头十足, 有着说不完的话. 石永康提到, 新堆 作为重要的科学实验 平台,不仅可以提供给核科学领域研究使用, 还可为凝聚态物理、 材料科学、 生物学、 环境科 学、 医学和法医学等诸多领域提供实验平台. 记者在参观 新堆 项目时注意到, 这里已经 装设有不少标志着中科院化学所、 中科院高能所 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谱仪, 相关科研机构已经争 相抢占这块 高地 . 石永康与 新堆 故事则要从

1993 年说起. 这一年, 自毕业后一直在原子能院堆工所从事反 应堆材料研究工作的石永康, 开始负责分管新堆 设计室的工作. 那一年他

55 岁. 或许按照普通人的某种 既 定思路 , 都快退休的人了, 对工作还能剩下多少 热情?但石永康却告诉记者, 分管 新堆 工作后 首先想到的是 新堆 的建设对国家和原子能院 有着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于个人, 我想这是我一 生中最大的幸运之一 .

1966 年是石永康在原子能院工作的第二年, 中国遭遇 文革 风暴, 很长一段时期内他没有接 触任何大型项目和科技创新的机会. 孤独之余, 他 内心中难免感到些许遗憾, 直到遇见 新堆 . 在 新堆 项目时间表上, 记者看到, 从1997 年11 月国家批准 新堆 工程立项, 到2010 年5月首次临界,再到今天一些科研机构找上门来谈 合作, 新堆 的整个成长史中石永康都不曾缺席, 哪怕是在最近因病休养时―― ―在采访中就有同事 的电话打入, 咨询石永康关于项目的处理思路. 没少得罪人 但这份坚守也有遇上部分现实难题的一 刻. 担任 新堆 项目总经理

16 年, 为了保障项 目的顺利运行, 石永康笑称自己 没少得罪过 人 . 新堆 项目燃料元件的研制工作即为一个 典型案例:当时这项工作有两家单位在同时争 取, 一家是工厂, 另一家则是一个研究机构. 项目 给谁?这让石永康犯了难: 两家技术实力不相伯 仲, 他们的领导还都是自己的老同学, 而背后又 涉及一些部门的深层利益博弈. 最终, 从长远合作角度衡量, 为了保障今后 几十年的生产、 维修工作, 石永康下定决心, 力排 众议选择了工厂单位. 石永康说自己喜欢算 大账 , 他始终坚持做 一些整体有利于国家长远需求的选择, 哪怕会在 短期内伤及本单位利益.这份明智, 让从事研究 工作几十年的石永康没有重大的决策失误, 他笑 着说这是自己 运气好 , 但这实际上还是来源于 他对大局利益观的坚持. 有原子能院的同事回忆, 每次石永康出差去 设备制造厂,从来都是工作完了就立马走人, 遇 上对方提出比如邀请旅游等后续活动, 他总是一 口回绝. 石永康所在新堆工程部不设财务, 一切账目 归原子能院管理, 这是因为他认为, 这样对新堆 经费的管理更能起到一个监督、 制约的作用.他 常说: 钱是国家的, 不是我们自己的, 我们要替 国家把钱掌管好. 担任原子能院堆工所副所长期间,石永康作 为项目负责人曾多次获奖, 如30 万千瓦核电厂考 验燃料组件的堆内辐照考验及辐照后检验项目获 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911 工程燃料材料辐 照后检验热实验室的检验技术与设备项目和

911 工程高温高压、低温低压考验回路设计建造项目 获得了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非淡泊无以明志 尽管如此, 在采访中石永康还是不止一次地 强调: '

新堆'

项目非我一人之功, 而是一批长期 扑在反应堆一线工作的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 果. 在他眼中, 自己并没有多大 本事 , 只是引 导了大家齐心协力共建项目. 我想做总经理只 不过比别人多做了两件事: 听得懂事情, 和有着 一定预见性. 在与他共事了几十年的 新堆 工程部副总 经理黄玉才看来, 低调 二字用来形容石永康正 恰如其分.尽管石永康的工作是公认做得最好 的, 但每回评优秀党员、 劳动模范, 石永康总是先 让给其他的同志, 一谈起评先进, 老石根本就不 让我们选他 . 原子能院新闻处的虞莉婷依旧记得第一次 到石永康办公室时的场景: 陈旧的书桌有些地方 已经掉漆,颜色灰暗的文件柜看上去颇有些年 头, 一组人造皮沙发算的上是整个房间最高档的 摆设了, 但也旧得破了个大洞, 书桌上, 甚至窗台 上都堆满了小山似的书籍和材料, 石永康和一位 老同志正面对面地伏案办公―― ―当时她甚至以 为自己走错了房间. 这份低调, 或许与石永康的人生经历密切 相关. 生于上世纪

30 年代, 在他

6 年本科、

4 年 研究生的清华大学岁月中, 石永康说自己的另 一个巨大的幸运是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遇到了 很多优秀的师友, 也让他没有失去很多中国传 统元素. 或许正如 《淮南子》 中的那句 非淡泊无以明 志 所形容的那样, 尽管如今已年过七旬, 石永康 依旧坚持着能 个人名利看淡一些, 多为国家做 点事 .他很是欣赏丁肇中曾经说的一句话: 为 名为利研究物理是很危险的. 以前克拉玛依的春天都是在风中开始的, 所以这里才有了壮美的 风蚀城堡 ―― ―风城. 而今年,克拉玛依的春天却是从隆隆的机器声 中开始的: 在远离城市

100 公里的风城油田, 正 在建设我国西部规模最大的稠油联合站. 稠油, 又被称为 流不动的油 .它粘度大, 状如 油饼 , 即使一个成年人站在上面, 也不会 发生变形.这样的原油, 用常规的方法是不容易 采出的. 据探测,风城油田的稠油储量达 3.6 亿吨, 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整装稠油油藏.稠油在 化工产品、 塑料制造、 药品、 航空、 国防等行业均 有着特殊的地位,其作用是常规原油所不能替 代的. 安全高效地把稠油采出来,一直以来都是 国际性的难题.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热力 采油研究所 (以下简称热采所) 是我国稠油开采 技术的专业研究机构,风城油田在建的稠油联 合站用到的正是他们多年来科研攻关的成果. 就是这一个技术的突破, 将使风城油田稠 油的年产量到

2015 年达到

400 万吨. 热采所所 长王红庄说. 这是怎样的一个技术?王红庄说, 首先要从 什么是稠油热采说起. 解密稠油热采 稠油热采, 关键在于一个 '

热'

字. 王红庄 说, 稠油在常温下是采不出来的,常用的方法 是加热, 向地下注入蒸汽, 或者用其他方法把地 下油层加热到二三百度,这时黏度很高的稠油 变稀变软, 变成可流动的油, 就容易采出来了. 以前, 蒸汽吞吐是稠油热采的主要方式, 即 把水加热成蒸汽后, 通过注汽锅炉注入地层. 经 过几天 闷井 , 让蒸汽扩散, 稠油遇热变软变稀 后开井抽油.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 稠油黏度又 开始变大,逐渐恢复到原状.于是新一轮的注 汽―闷井―采油又开始了. 从生产原理上看,经过多轮次的蒸汽吞吐 开发后, 稠油油藏进入高含水、 多轮次深度开发 阶段, 产量开始递减, 经济效益变差.目前, 我国 的稠油开采大都面临这样的状况. 我国已成熟的稠油蒸汽吞吐技术, 已不能 满足老油田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需要. 干了

20 多年提高石油采收率工作的王红庄,三句话不 离本行. 同时, 新油田提高储量动用率和海外 稠油经济高效开发的需要,也迫使我们研究新 的稠油热采方式. SAGD、 火烧油层就是最具潜力的稠油高效 开发技术, 热采所围绕这两个方向, 集中力量开 展稠油开发瓶颈技术的攻关,并且强化现场试 验的跟踪调整, 在风城油田、 辽河油田的现场实 施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 简称 SAGD) 是一种注蒸汽开发的新 方法.从位于油藏底部附近的水平生产井上方 的直井或水平井注入蒸汽,被加热的原油和蒸 汽冷凝液便从油藏底部的水平井产出了.这种 方法具有高采油能力、 高油汽比、 高最终采收率 及降低井间干扰, 避免过早井间窜通的优点. 热采所的 双水平井 SAGD 技术 已经成为 新疆风城油田上产的关键主体技术. 风城油田超稠油储量规模大,但常规热采 方式无法有效开发动用, 为此, 热采所开展了双 水平井 SAGD 重大开发试验项目,在国内首次 开创性地提出了浅层超稠油 SAG........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