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tar薰衣草 2022-11-18
土洋之争 : 技术革命的愿景与现实 林超超 [ 摘要] 技术革命作为 大跃进 的一个重要方面, 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

在依靠 土办法 ( 依靠现有的技术和设 备) 还是 洋办法 ( 依靠现代机械化设备) 发展工业的问题上, 演化出一场 土洋之争 .当 土洋之争 进入官方舆论场域, 土办法很快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对洋办法的攻击, 甚至上升到路线斗争的高度 . 土洋之争 看似意识形态斗争, 实则是一 种配合政策的宣传口径.其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在赶超西方先进国家、 进行工业革命道路上遭遇的难题. [ 关键词] 大跃进;

技术革命 ;

土洋之争 [ 中图分类号]K27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7―1873( 2017) 05―0169―10 [ 作者简介] 林超超,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235 在1958 年1月相继召开的杭州会议和南宁会议上, 毛泽东形成了他的 不断革命 思想, 继 夺 取政权 土地改革 社会主义改造 以及 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之后, 他提 出 现在要来一个技术革命, 以便在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内赶上和超过英国 . ① 赶超英国是 工业大跃进的一个很重要的口号, 足见毛泽东对技术革命寄予了极高的期望.与同时期世界上生 产技术水平先进的国家比较, 其时中国尚未经历那些国家曾经历过的大规模的机械化、 电气化的技 术革命, 而以原子能、 电子计算机、 空间技术为代表的新的技术革命已经出现了.用更加先进的机 器和技术取代生产中的落后工具和手工操作, 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 实现工农业大跃进, 对中国而 言迫在眉睫, 也是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唯一途径. 但是, 中国的技术革命并不像通常所理解那样, 这场本该以 洋 取代 土 的技术革命, 很快转 向了 土洋并举 , 并最终以 土 告终.有关 土洋之争 的话题由此而来.官方的报告称 , 几乎所 有工厂, 在每一项重大改革之前, 都发生了土洋之争 . ② 洋办法 甚至成为 少慢差费 的代表;

洋专家 ( 主要指技术人员) 被作为阻扰改革、 墨守成规的反面人物. ③ 土洋之争 还被认为是 先 进与落后、 新与旧、 革新与保守、 正确与不正确的思想斗争, 归根到底是两种世界观、 两条道路的斗 争, 或者是两种方法的斗争 . ④ 朱云河认为, 从 土洋并举 到 以土为主 的转变是中共依靠群众 运动进行技术革命、 排斥知识分子的必然结果, 技术革命不依靠知识分子, 无异于抽去了支撑用洋 办法进行技术革命的脊梁. ⑤ 更有学者直言, 以土法炼钢为代表的土法生产方式, 弥漫着 大跃进 时期狂热的 左 倾气氛, 依靠发动下层群众, 忽视技术发展的固有规律, 不仅未能促进技术的发展, 反而造成极大的浪费和危害, 它甚至是导致 大跃进 失败和国民经济崩溃的一个重要原因. ⑥ ・

9 6

1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第11 册,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年版, 第39 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第13 册,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年版, 第199 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编 《中国工业五十年: 新中国工业通鉴: 第三部( 1958―1960) 》 ( 下) , 中国经济出版 社2000 年版, 第769 页. 《大普及, 大提高 》 , 《人民日报》

1960 年4月17 日, 第1版. 朱云河 : 《从 土洋并举 到 以土为主 ― ― ― 大跃进 时期技术革命方法的嬗变 》 , 《北京党史》

2011 年第

6 期. 茅坚鑫 : 《 大跃进 运动中的工业 技术革命 》 , 《江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年第

4 期. 技术革命发起以后 , 土 洋 何以从兼容走向对立? 对此, 笔者仍存有疑虑.仅仅用 狂热 左 倾等字眼恐怕不足以解释 大跃进 中的诸多现象, 经济建设毕竟不是少数人的主观臆想.在 翻阅相关档案的过程中笔者发现, 在生产实践领域 , 土洋之争 并不似公开言论宣称的那样普遍存 在, 甚至于在 大跃进 的生产热潮中, 技术革命也可有可无 . 土洋之争 究竟从何而来? 要说明 这个问题, 还要从技术革命提出之初开始说起. 一 技术革命的初衷: 机械化革命 最迟于

1953 年底, 毛泽东萌发了他关于技术革命的设想.在谈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时, 他指出 : 只有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过渡, 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 速向前发展, 才利于在技术上起一个革命, 把在我国绝大部分社会经济中使用简单的落后的工具农 具去工作的情况, 改变为使用各类机器直至最先进的机器去工作的情况, 借以达到大规模地出产各 种工业和农业产品,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着的需要. ① 根据毛泽东的授意, 时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 部长的邓子恢在

1954 年9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 对农业技术革命作了公开的表述. 针对如何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他表示要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社会革命, 也就是 合作化 ;

第二步 是技术革命, 即 机械化 .但彼时既没有足够的技术, 也没有足够的钢铁和动力工业, 在农业中实 行大规模的机械化只能是工业发展以后的远景. ② 对此, 邓子恢继续解释称: 当前农业机械化也要 分两个步骤, 在全国能够大量制造拖拉机、 抽水机, 大量生产汽油以前, 应先大力推广双轮双铧犁等 新式农具. ③ 随后 , 改良旧式农具, 推广新式农具 被写入 《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 在1958 年前后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和积肥、 深翻等农业生产活动中, 农具改革运动初露苗头. 为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 加快工程进度, 农民开始自发地改良农具, 用车子代替挑子, 自制了起重 机、 运土机、 水车等运输工具. ④ 改良农具在得到毛泽东的肯定之后, 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发展为一个 群众性的农具改革运动.各式各样名目繁多的新式农具被创造出来.据上海报道, 截至

1958 年5月, 市郊

3 县和

3 个郊区改良和制造的新式农具就达

400 多种.村民自制的手推车、 松土机、 播种 机、 喷雾器、 割麦机、 除草机、 自动脱谷机、 脚踏水车、 电动水车, 涉及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应有尽 有.这些农具的共同特点是构造简单、 成本低廉. ⑤ 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还携带着他们的发明创 造, 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农具展览会.为期

4 个半月的展览会, 共计接待全国观众

55 万人次. ⑥

7 月, 中央继续发出 《关于迅速在农村展开农具改良运动的指示》 , 要求在短期内, 用改良农具和新 式农具普遍替代旧式农具, 使劳动效率提高一到两倍.为此, 中央农业部专门成立了农具改革办公 室, 要求各地每

10 天汇报一次工作进度, 定期公布成果. 工业方面, 同样需要技术革命.在1956 年1月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 毛泽东指出 : 现在我 们的主动一天一天地多起来, 农业改造方面主动更多了,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方面主动也更多了. 但是, 在知识分子问题上没有主动, 在工业方面没有主动.大多数重要装备要从外国进口, 精密的 仪器不能造, 大的机器不能造, 这上头我们没有主动.经济上没有独立, 科学上没有独立. 他还说: 现在我们是革什么命呢? 现在是革技术的命, 叫技术革命, 叫文化革命, 要搞科学, 要革愚蠢同无 ・

0 7

1 ・ 《史林》

5 /2017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毛泽东文集》 第6卷, 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 第316 页. 毛泽东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第4册,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0 年版, 第497―498 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办公厅编 《农业工作文件选辑(

1954 年) 》 ( 内部文件) ,

1955 年, 第30―31 页. 《农业技术革命的萌芽 》 , 《人民日报》

1958 年3月22 日, 第1版. 天益 : 《上海农业技术大革命 》 , 《文汇报》

1958 年5月15 日, 第1版. 《完成促进农具改革运动的任务, 全国农具展........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