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夸张的诗人 2019-07-17
2016年蚌埠市"十大福星"推荐表 姓名 高正岭 性别 男 民族 汉 年龄

82 职业 医生 政治面貌 文化程度 小学 身份证号340323193407164214 手机

13033022882 原工作单位及职务 曹老集镇淝光村乡村医生 家庭住址淮上区曹老集镇淝光村 主要事迹(1500至2000字,请另附纸填写) 推荐单位 意见(盖章) 年月日审核单位 意见(盖章) 年月日评选委员会 意见(盖章) 年月日医德高尚 福泽乡梓 ――记淝光村老村医高正岭先生 高正岭先生是蚌埠市淮上区曹老集镇淝光村村民,早在大集体干活计工分的年代,高正岭夫妇养育着6个子女,其中5个是男孩,还有一个叔叔需要他赡养.

夫妻俩干活,9口人吃饭,真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有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乡亲们不时伸出援助之手,也正因为家庭贫困,他的长子小学未毕业便辍学务农.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七十年代中期,只有小学文化的高正岭,开始跟随当地老中医徐保强学习医术.他付出超出常人十倍的努力,再加上他天资聪颖,经四年苦学,基本掌握了中医的辩证治疗方法.出师后,自己在淝光村开了个小诊所,家庭生活逐渐好转起来.多年行医,高正岭十分清楚的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一个家庭想要发达起来,必须培养家庭人才.在他的影响下,4个子女分别考入蚌埠卫校,或送外地深造培训.他将聪明过人的次子高保成送至皖南一著名老中医处学习.常言道:"尊师不到学艺不精."由于高正岭对子女的耳濡目染,高保成忠厚仁义,待师如父,一年的时间,尽得老师真传.临别时,老师又传授给他医治疮伤、刀伤的祖传秘方,子女学成归来,使得高家医院越办越大.高正岭28年来,立足农村,在村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本村群众的健康.凭着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患者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一、情系乡亲,关心群众疾苦 从事村级医疗工作以来,不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很多,就连半夜出诊也是家常便饭.1990年秋天的一个夜间,时间的指针指向零点,工作一天的高正岭刚宽衣躺下,突然响起急促的敲门声,听到来人说村里有人喝农药了,高正岭急忙起床,向来人简单了解一下情况后,背起药箱,不顾一天的疲惫,急冲冲消失在夜色之中,赶到现场,对病人进行抢救,由于抢救及时,喝农药的人最终脱险.诸如半夜安排车送急诊到蚌埠市医院的事情也有很多次. 他常怀感恩之心,从来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这块土地,没有忘记这里的父老乡亲.多少年来,不论寒冬酷暑,下雨下雪,他义无反顾的义务为本村孤寡老人送医送药,为留守老人、儿童设置家庭医疗账户,看病记账,年终结算,为外出务工人员解除后顾之忧.多少年来,他跑遍了本村以及周边3个村每一条小道,熟悉每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谁得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口人,他都一清二楚.多少年来,他都为自己定下时间表,每季度一次到曹老集镇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看病拿药,每年的春节、中秋都为敬老院的老人送去许多慰问物品,改善他们的生活.他每到敬老院,老人们都习惯而亲切的称他为高大善人.一次听他诙谐地说:"高大善人哪敢当啊,我个子高,就叫我高大夫吧,哈哈!"他爽朗的笑声极具感染力,他与老人们谈笑风生,显得是那样的亲切.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