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学冬欧巴么么哒 2019-07-14
社会实践报告书题目 威海市改革开放30年生活变化 姓名 孙腾飞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2009022 学号

20091202 上海电力学院社会科学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报告提纲 姓名孙腾飞 学号20091202 班级2009022 报告题目 威海市改革开放30年生活变化 社会实践目的 威海由30多年前的小渔村变成了现在一个发达的旅游城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我将对此进行调研,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展现30年的巨变,并从这些变化中找到这座城市发展的原因,也是对家乡变化的肯定,以便让更多人来喜欢我的城市,从而使它能够发展得更好.

实践方法 访谈调查 参观调研 资料调查 其它 时间安排准备阶段(需说明起止时间,所做准备工作有哪些) 10.1――10.8搜集相关资料,包括文献与图片.同时整理出可能接受采访的对象名单,利用假期之际走访家乡的亲戚朋友,向长辈们咨询生活的变化;

同时去相关资料局调查威海改革开放30年来的生活变化资料. 调研阶段(需说明起止时间,具体实践及调研内容) 10.10――10.31资料汇总,访问调查:将资料汇总出不同的类别,并通过对相关人员的采访进行分析,为报告的书写做准备.这一阶段要尽可能多得搜集到相关文献与图片资料,与采访一同归纳整理. 撰写调研报告阶段(须说明起止时间及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 11.1――11.11将汇总整理好的资料整理为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按照严格的报告解构来书写,内容尽可能完善并真实,同时有自己的分析而不是照搬资料,并加入自己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社会变化. 报告结构 调研报告将从威海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衣、食、住、行四个模块进行对比.对比的过程将以每10年为一个单元,通过真实的采访记录来展示这三个阶段城市的快速发展变化. 在每个模块的对比报告中,第一部分是通过资料与采访进行展示,第二部分是自己在这座城市的生活经验进行自我理解,第三部分则是对变化变革的系统分析. 报告的最后将对威海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思考,同时表明参考文献与相关图片的出处. 教师评语 社会实践时间 地点实践方式受访人物2010.8.15~ 2010.11.10 山东省威海市 上海市 访谈调查 资料调查 威海居民 威海市档案局 得分 指导教师签名: 报告内容 前言 威海在改革开放前还算是一个小渔村,我在街头听一些老人们聊天中说,那时候村子里的房子大多数都是用手抓的小石子垒成,房顶是用海草搭的,一层一层的.这样的房子现在也总是会吸引很多人去采风,甚至还成为了考据的对象.随着改革开放,作为开放港口城市之一的威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这座城市增加的不仅是人口,不仅是经济增长值,还有人们的幸福度,以及这座城市独有的人文气息.我在威海生活了20年,改革开放的前十年没有经历,但我有幸用自己的眼光我见证了家乡后20年的变革.我热爱我的家乡,热爱我的城市,所以我以家乡30年变革为主题进行了这次调研.在这次调研的过程中,我访问了不少 老威海 ,也去参考了很多资料,通过采访调研,我对威海有了更多更深的见解,这座城市的发展,其实也是其他城市可以借鉴的一个生动的优秀模式. 改革开放给了中国一个机会,威海可以说是很好得把握住了这个机会,退回30年,不会有人能想象到这个小渔村能够走上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之路.现在的威海,环境秀美,高楼林立,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旅游城市,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来这里参观游玩. 而当地的百姓的生活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利用假期时间,我对这些变化进行了调研,在学校期间,我查阅了更多的资料并对自己的调研结果进行了整理,完成了自己的调研报告.我的报告将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反映威海这三十年来的巨变.我将在每个部分中以十年为一个单位进行对比,通过每十年的对比来多方位展示这座海滨城市发展变化的魅力. 下面,我的报告将从人们衣着的变化开始: 报告内容 衣80年代 80年代初期,国门刚刚打开,人们有了机会去接近了所谓的流行款式,但大家在这一时期普遍在资金上不富裕,所以只有饱眼福的份,不大接近的可能.在改革开放前,社会是束缚个性的,所以大家衣着都一样单调.但改革开放后,那些有漂亮衣服的人们可以将衣服穿出门了.我采访了一位老教授,他在早些年去过香港,带回一条卡其布裤子,这在70年代是不被人接受的东西,他一直把这条裤子放在箱子最底层,后开褶皱得不像样子了还是不敢拿出来穿,生怕别人给他扣上那些反动的帽子.后来终于盼来了改革开放,他可以将这条裤子穿出门了,却发现这么多年过去了,衣服没有保管好,破了个洞,但好歹这算是时尚的商品,就补了补继续穿.那个时候打补丁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大家都打补丁,所以没有发觉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不过那个时候大家还是喜欢新东西的,谁不喜欢新衣服啊,但苦于没有钞票,所以就在补丁上打起了主意.爸爸在那个时候的衣服基本都是补丁来补丁去的,所以他在补丁上很有心得,他对我讲,他的补丁常常是在衣服里面打的,并且常在袖口和领口多出一块,然后去和他的同学说,你看,我里面又多了一件新衣服,由此看来,喜欢炫耀自己在每个年代都是正常的现象,不管自己的境况如何,都可以在别人身上找到自己的满足.还是回到衣服上来,这种在外面露出一块来的衣服在今天成为了时尚,大家美其名曰 假两件 ,由此看来这并不是最近的时尚,在20多年前其实在我爸爸那里就已经有了雏形,现在的时尚在这一点上其实也可以算作一种复古. 但总的来说,那个时期归结到底就是没钱,人们的衣服还是很单调的,男士 报告内容 们都是一成不变的藏蓝色衣服,也就是赵本山每年上春晚时候穿的那种,在人头攒动的那些地方根本分不清谁是谁,因为大家都是一个样子.而女士们则大多是纱的裤子纱的衣,以色彩鲜艳为美,然而美的是少数,多数人上衣都是白色的.知识青年们的着装也基本统一,深色裤子白色衬衫,脸上都是一副幸福的表情,那个年代本科生都是新鲜事物,所以知青们的气质明显就和普通老百姓有所差别. 在80年代的后期,织毛衣开始流行,家家户户的女性们基本都有那么一手,并且经常聚在一起切磋技艺,讨教学习.在我出生前,医生们说会是个女孩儿,所以妈妈织了有很多很可爱图案的毛衣,现在看起来,手艺实在是很出众,现在的小姑娘大多都没有这么一个技能.但可惜的是,生出来我是个男孩儿,那些衣服穿我身上有点委屈,但小孩子嘛,什么都不懂. 80年代末,我的爸爸妈妈相识并结婚,我看了他们的结婚照,妈妈一席红衣,爸爸全身西装,很简单也很喜庆,西服在80年代末已经涌入了这座城市,这是过去所没有体会过的新款式,在重大的活动穿上西装,也算是与国际接了轨.爸爸当年是一身单衣背着行囊从家里出走独自去上大学,4年后衣冠整齐得学成而归,乡下的兄弟们依旧是粗糙的衣服上山干活,爸爸却在城市里衣冠楚楚得开始自己的事业.想想爸爸的奋斗史,总是能够感动得热泪盈眶.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包括身上的衣裳.衣服的款式在变,人也在变.4年后有些人身份地位都会另他人尊敬,而有些人却甚至对不起自己身上的衣服. 人们的衣服在80年代的末期开始有了分化,不再是统一与单调,每个人都有了属于自己的风格,这是属于时代的进步. 报告内容 90年代 我出生在1990年,正好是又一个十年的开始,从这个时期起我家的相册里就有了我的图片,所以从我身上衣服的变化就可以窥见一斑. 我翻开相册首先看到的――居然还是毛衣. 这个时候的毛衣编制技术有了创新,不单单是要编制出平面的东西,还要编制出立体的花纹来.所谓的立体,就是那些花花草草的图案不再是和其他内容在一个平面,而是凸立出来,成为单独的装饰,但整体却又在毛衣上.这种创新对于那个时候的女性们来说都十分容易接受,不仅能编出更漂亮的花纹,也可以给家人给孩子给朋友长长脸,穿着这样的衣服出门是倍感幸福.如果一件毛衣穿的时间长了,那么就可以找到线头,扯开,然后再一圈一圈得缠绕,毛衣就又变成了毛线,勤劳的妇女们就又可以重新发挥自己的才智了.我小的时候经常帮妈妈拆毛线,并且缠线球缠得不亦乐乎,我很好奇这一根根线球是怎样通过两根毛衣针就变成了我身上温暖的衣服.我让妈妈教给我过,这缠绕上针的确是困难,我缺少慧根,没有学会. 90年代大家开始懂得品牌的概念,但那个时候的品牌都十分的国货,大多数人对品牌只闻其名不知其形,我在我家的储藏室里发现了一些旅行包,看样子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东西,品质很差,款式老套,但是一个上面印了一个钩一个上面印了三叶草,估计这就是当年的品牌意识,我想我的父母当年肯定不认识这两个标志是什么意思.但这个钩子的影响力明显大过了三叶草,因为我发现很多人的帽子上都有这么一个标志,甚至有的人甚至伸出了两个钩子. 90年代的前期,也就是我刚出生的那个年代,衣服冬天求保暖,夏天求 报告内容 凉快是最基本的要求,穿不暖的时代基本上已经说了拜拜.我看到很多照片上爸爸妈妈都穿着风衣,到膝盖的那种,之后又买过情侣皮衣,总之都是很大很保暖,颜色都是暗色调.我总觉得现在的流行又复古了,因为现在满大街还是穿风衣的,颜色依旧是暗色调,这也是在近两年才重新流行起来的,由此可见流行就是轮回.可惜我爸妈现在已经不这么打扮自己了.由此可见,流行这东西追不得,用韩寒的话讲,这就像赶火车,要是等,说不定会等上,但要是追,我等泛泛之辈是永远追不上的. 时间到了90年代的末期,情况就不一样了,中国的外国的品牌琳琅满目,商场里都是各种各样的款式,那时候我最喜欢的儿童品牌是米奇和博士蛙,穿在了身上感觉神清气爽,亲戚看到了都会说一声我都穿名牌了那. 90年代的后期,品牌与款式前所未有得成为了人们挑选衣服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多的中国外国品牌涌入了威海,一家一家的品牌都在威海开起了旗舰店,在衣帽行业,威海有了竞争.我想老一辈的人肯定想不到过去随便扯匹布自己回家做衣服的时代居然消失得这么快.缝纫机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推出了市场,现成的衣服款式新颖,质量上乘,自然是人们的首选.在民间,自己动手缝制衣服的现象依旧存在,尤其是在乡下,但这已经明显不是主流,就连农村的大集上卖布料的摊位都越来越少,卖自己加工衣服的也越来越少.我的姑姑在乡下,副业就是卖卖布料,从这个集市赶到那个集市,90年代初期那生意是红火啊,大集时候的场面热闹,大家围住她问这问那,手里摸摸这儿捏捏那儿,并且不断发出 啧啧 声,表示新奇,表示对布料的赞赏.可是好景不常,维持了几年的盛状在90年代末每况愈下,她的摊位也越来越少的人去问津了. 报告内........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