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被控制998 2019-07-08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19分) 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记》曰: 甘受和,白受采. 鲜即甘之所从出也.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之,城市之人向卖菜佣求活者,不得与焉.然他种蔬食,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 至于笋之一物,则断断宜在山林,城市所产者,任尔芳鲜,终是笋之剩义.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但将笋肉齐烹,合盛一簋,人止食笋而遗肉,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购于市者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 食笋之法多端,不能悉纪,请以两言概之,曰: 素宜白水,荤用肥猪. 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以之伴荤,则牛羊鸡鸭等物皆非所宜,独宜于豕,又独宜于肥.肥非欲其腻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但觉其鲜之至也.烹之既熟,肥肉尽当去之,即汁亦不宜多存,存其半而益以清汤.调和之物,惟醋与酒.此制荤笋之大凡也.笋之为物,不止孤行并用各见其美,凡食物中无论荤素,皆当用作调和. 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但不当用其渣滓,而用其精液.庖人之善治具者,凡有焯笋之汤,悉留不去,每作一馔,必以和之,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本草》中所载诸食物,益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求能两擅其长者,莫过于此.东坡云: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李渔《闲情偶记・卷五》)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种供奉 供奉:享受 B.终是笋之剩义 剩义:次品 C.此制荤笋之大凡也 大凡:总是 D.益人者不尽可口益:使……受益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鲜即甘之所从出也 杳不知其所之也 B.何足比肩 其间旦暮闻何物? C.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莫过于此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通过比较,认为蔬菜在鲜美上要超过肉类,而生长在山林中的笋是天下所有蔬........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