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笔墨随风 2019-07-06
5.

1.2

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课堂提问)

1、(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水、生物、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生物循环和_等. 难度:一般 答案:(1)大气 岩石 土壤 (2)水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_ (2)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通过物质和________交换实现. 答案:(1)光合作用 (2)能量 3.读我国某地形区自然环境特征联系示意图,该地形区最可能是( )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江南丘陵 难度:一般 解析:该示意图揭示了该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图中各要素特点,充分说明该地位于塔里木盆地. 答案:C

4、下图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该省区可能是( ) A.西藏自治区 B.广东省 C.内蒙古自治区 D.甘肃省 解析:图显示两点重要信息:第一,自西向东植被覆盖状况越来越好,反映东西水分差异大;

第二,该省跨经度广;

综合判断该省区可能是内蒙古自治区. 答案:C

5、如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丙地区自然带为_带,其成因主要是_ (2)南美洲西海岸,从甲处到丁处自然带分布的特征是_ 其形成因素主要有_ (3)在甲、丁两处东侧山地,海拔相似,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其主要表现有_等方面,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 解析:第(1)题,丙地区自然带位于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离岸风且位于背风坡,受附近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影响,形成热带荒漠带.第(2)题,纬度不同引起热量差异,使自然带向南北方向更替,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第(3)题,甲地纬度较丁地高,纬度不同造成山麓自然带、自然带的种类和数量、雪线高度等方面的不同. 答案:(1)热带荒漠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东南信风背风坡;

寒流影响 (2)自然带南北(经线)方向延伸、更替 热量 地形 (3)山麓自然带不同 自然带种类与数量不同 积雪冰川带的下限(雪线)高度不同 纬度位置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