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iaoshou 2019-07-06

二、三期工程需集料总量为3443.8万m3,全部采用人工集料,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同时,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自90年代以来,机制砂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福建、浙江、河北、山西、四川、江苏等省市都相继建立了少量的专业机制砂生产线.为了适应机制砂替代天然砂的需要,规范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从上世纪70年代起,我国各地陆续出台了一些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如最早的贵州省地方标准《山砂混凝土技术规定》(后来修订为《山砂混凝土技术规范》DBJ22-016-95),之后有《云南省人工砂技术标准及应用规程》(1990年5月初稿)、河南省《人工砂质量标准及应用技术规程》(DBJ41/T048-2003)、重庆市《混凝土用机制砂质量标准及控制方法》(DB50/5017-2000)等地方标准.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2002年2月1日起实施的国标《建筑用砂》(GB/T14684-2001)首次增加了机制砂品种,对机制砂的应用起到了推动作用.标准中对机制砂石粉含量的要求采用比较谨慎的态度和较严的指标,分别为3%、5%、7%,对石粉含量苛刻的规定客观上加剧了人们对石粉在机制砂混凝土中作用的误解. 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不少地方和部门相继制订了较为详细的技术规程,如2002年北京出台了《人工砂应用技术规程》(DBJ/T01-65-2002),上海出台了《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DG/TJ08-506-2002),2004年天津出台了《人工砂应用技术规程》(DB29-72-2004),重庆出台了《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B50/5030-2004).在我国起重要作用的建工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2006),不少内容涉及机制砂的质量检验规程,而《建设用砂》GB/T14684-2011中的若干质量指标和试验方法都是针对机制砂而设. 特别是近几年,各地针对机制砂、人工砂的应用制订了诸多新的技术规范,如重庆市:《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B 50/5030-2004;

《预拌机制砂混凝土技术规程》DBJ/T50-099-2001;

《混凝土用机制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DBJ50/T 150-2012;

云南省:《机制砂标准及应用规程》DBJ53-1―2003;

河南省《人工砂质量标准及应用技术规程》(DBJ41/T048-2003,修订),山东:《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机制砂技术标准》DB37/ T1392-2009;

贵州:《贵州省高速公路机制砂高强混凝土技术规程》J11361-2009;

福建:《混凝土中人工砂应用技术规程》(DBJT13-116-2009);

而上海、广西、河南、也在制订和更新其机制砂、人工砂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规程等.目前各类机制砂、人工砂标准规范接近20种.去年交通部也制订了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JT/T 819-2011.而2012年2月8日开始执行新的《建设用砂》GB/T14684-2011,对机制砂标准进行了更新.这些标准、规范和规程的制订,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机制砂、人工砂的应用有据可依,促进了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推广应用.同时也说明,针对每个省市的特点,制订自己的技术规范显得十分必要. 综上所述,国内外虽然针对机制砂制订了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指南以及诸多的省市地方标准规范,但目前的标准规范仍存在操作性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的国标虽然对石粉含量有所放宽,但MB值要求过严,遵照目前的标准可能会把一些使用价值甚至性能良好的机制砂判定为不合格砂;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