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戴静菡 2019-09-08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 山西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18年8月目次1总则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基本规定

3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4 5.

1 基本程序

4 5.2 策划和准备

5 6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6 6.1安全风险辨识

6 6.2 安全风险评估

8 6.3 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9 6.4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0 6.5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12 7隐患排查治理

12 7.1具体要求

12 7.2 制定隐患排查计划

13 7.3 实施隐患排查

13 7.4 隐患治理

14 7.5 隐患治理验收

15 7.6隐患排查信息管理

15 8 持续改进

15 附录A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本程序

17 附录B 常见的能量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型

18 附录C 常见事故原因

19 附录D 常见异常和紧急状态

20 附录E 常用风险评估方法

21 附录F 风险矩阵法

22 附录G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23 附录H 风险分布四色图图例

25 附录I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图例

26 附录J 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27 1 总则1.1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和《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以及山西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工作的通知》,制定本指南. 1.2 本指南规定了全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简称 双重预防 )的基本方法. 1.3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指南,结合本行业领域特点,研究制定行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标准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指南.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 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 20002.4 标准中特定内容的起草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 GB/T

23694 风险管理 术语 GB/T

24353 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 GB/T

27921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 GB/T

2800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要求 GB/T

33000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T

203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 AQ/T

3046 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安全风险 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失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 3.2风险点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3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3.4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5安全风险评估 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已辨识的风险类别进行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6风险分级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风险分级的目的是确定风险管控的优先顺序. 3.7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根据安全风险不同级别、所需控制资源、控制能力及控制措施复杂和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控制层级的风险控制方式. 3.8事故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 3.9三种状态 常规活动下的正常状态、非常规活动下的异常状态和紧急状态.常规活动下的正常状态即正常生产活动;

非常规活动下的异常状态,即设备、系统故障或参数发生偏离的情况;

紧急状态,即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大危险,如设备被迫停运、火灾爆炸事故.

4 基本规定 4.1 企业是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运行的责任主体,应根据本单位实际开展双重预防工作,构建主要负责人组织、各部门实施、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安全风险自辨、自评、自控和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的工作格局. 4.2 企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权的实际控制人、投资人是本单位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运行的第一责任人,应保证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运行所必须的投入;

企业应按照《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规定标准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保障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运行专项资金落实. 4.3 企业双重预防工作应贯穿于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及废弃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 4.4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应至少实现以下工作成果: ――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建立安全风险清单和数据库;

――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和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

――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设置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和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帐或数据库;

――制定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方案;

――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和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并实现与监管部门信息系统对接. 4.5 双重预防机制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双重预防机制的有效运行不断夯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基础,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规范运行,促进双重预防机制有效实施,实现双重预防机制和企业现有安全管理体系的融合和一体化.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5.1 基本程序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本程序包括策划和准备、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及隐患排查治理等,具体流程见附录A. 5.2 策划和准备 5.2.1 工作机构 5.2.1.1 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机构,负责制定完善本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 5.2.1.2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机构的组成人员应至少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和一名熟悉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人员.企业也可以聘请安全技术咨询服务机构或注册安全工程师协助开展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工作. 5.2.1.3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制度应明确目标、责任人员及其责任范围、工作程序、分级标准、资金投入、建档监控、考核标准等.考核标准应将各部门、各岗位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落实情况纳入安全绩效奖惩. 5.2.1.4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应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责任部门、保障措施、工作进度和工作要求等相关内容.企业各部门应根据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层层分解、落实责任. 5.2.2 人员培训 5.2.2.1 企业应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开展分层次、有针对性的人员培训. 5.2.2.2 企业应明确人员培训的责任部门、目标、内容、对象、时间,细化保障措施. 5.2.2.3 企业应强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专业技术人员具备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能够对企业员工进行内部培训并带领员工以正确的方法开展工作. 5.2.2.4 企业应组织对全体员工开展关于风险管理理论、风险辨识评估方法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技巧与方法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知识,尤其是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能力. 5.2.3 资料收集 开展危险源辨识前应准备的基础资料: ――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安全管理方面,如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责任制、应急预案、各类作业票证等 ――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产品的理化特性;

――区域位置图、总图、工艺布置图等相关图纸;

――作业现场和周边条件(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周边环境等);

――详细的工艺、装置设备说明书和流程图;

――相关工艺、设施的安全分析报告;

――主要设备清单及其布置;

――设备试运行方案、操作规程、维修措施及应急处置;

――设备运行、检修、试验及故障记录;

――本企业及相关行业事故案例;

――相关风险管理资料.

6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6.1安全风险辨识 6.1.1风险点划分原则 6.1.1.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6.1.1.2操作及作业活动 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6.1.2危险源辨识 6.1.2.1 应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划分范围和对象,辨识危险源,分析和确定可能发生事故类别. 6.1.2.2 为方便危险源辨识,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生产功能明确、管理责任和空间界限清晰的原则,将本单位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划分出辨识范围和对象. 6.1.2.3 危险源辨识应从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生产系统等方面查找本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方式并予以准确描述.常见能量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别见附录B. 6.1.2.4 生产系统的危险源辨识应覆盖企业地上和地下以及承包商占用的场所和区域的所有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生产工艺、作业人员及作业活动,充分考虑 三种状态 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害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者故障类型. 6.1.2.5 危险源辨识重点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

――能量或危险物质的能量;

――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强度;

――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 6.1.2.6 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对照安全管理法规、技术规范、事故案例、未遂事件等辨识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和管理缺陷等事故原因.常见的事故原因见附录C. ――人的不安全行为应考虑作业过程所有的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非常规活动是指异常状态、紧急状态的活动. ――物的不安全状态应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常见的异常和紧急状态见附录D. ――不良环境应考虑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管理缺陷应考虑与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自身管理需要及更新情况. 6.1.2.7 应对危险化学品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分级. 6.1.2.8 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结合GB6441给出的事故类型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6.1.2.9 建立危险源清单,清单项目至少应包括责任部门、班组/岗位、生产区域、生产设施、能量源或能量载体等内容. 6.2 安全风险评估 6.2.1 安全风险评估是根据危险源可能发生的每种事故类型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确定风险的大小和等级的过程.常见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见附录E. 6.2.2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危险源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6.2.3 行业已经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标准或方法的,按其执行.未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和方法的,可选用适用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本指南推荐两种常用方法对已经辨识定性的危害因素进行定量风险分析,判定风险等级:一是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简称LEC);

二是风险矩阵法(简称LS法).鼓励企业结合实际采用多种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6.3 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6.3.1 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危险源可导致不同事故类型的安全风险等级. 6.3.2 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代表. 6.3.3 所选用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的风险等级划分结果应合理对应到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 6.3.4 按................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