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苹果的酸 2019-07-05
中央部门2018年度预算执行等情况审计结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审计署对中央部门2018年度预算执行等情况进行审计,首次实现对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审计全覆盖,并延伸审计了256家所属单位.

审计结果表明,2018年,中央部门本级和延伸审计的所属单位重视预算工作,预算和财务管理不断加强,预算收支总体规范,基本符合预算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但审计也发现如下主要问题:一是预决算编报还不够完整准确,涉及38个部门和109家所属单位、金额14.23亿元;

二是预算执行及资产管理还不够规范,涉及37个部门和96家所属单位、金额77.47亿元;

三是 三公 经费及会议费等管理不够严格,涉及43个部门和151家所属单位、金额5469.25万元;

四是一些单位依托管理职能或者利用行业资源违规收费,涉及3家所属单位、金额120万元.此外,还有2个部门和4家所属单位违规发放津补贴1627.01万元;

3个部门和2家所属单位16人未经批准兼职或违规兼职取酬93.47万元;

48个部门和104家所属单位存在会计核算不规范、未及时办理竣工决算等问题,涉及金额21.84亿元(主要问题见下表). 从审计情况看,上述问题有的反复出现,一些突出问题主要发生在二级单位,反映出有关部门预算执行不严格、对所属单位监督责任未有效落实,以及预算管理改革不到位、相关制度不健全等深层次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预算编制管控基础尚未夯实.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全流程的管控起点和执行依据.一些部门预算意识不强,预算编制缺乏科学论证和测算,一定程度上还习惯于 基数+增长 的预算编制模式,导致预算编制不够完整、准确甚至脱离实际,由此带来资金结余沉淀、项目末期突击花钱等问题. 二是相关改革配套体系有待完善.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中央财政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但相关配套体系不够健全,影响了改革成效.法规体系方面,预算法实施条例等重要法规制度未及时修订出台,导致预算管理一些领域无章可循.事业单位管理方面,一些单位改革后仍承担相关行政职责;

有的因没有合理确定机构编制和职能等,经费保障缺乏预算依据,一定程度导致依托管理职能或利用行业资源违规收费等问题.标准体系方面,目前部分部门对 三公 经费口径把握不够到位,且定员定额标准覆盖的支出范围较小,对部门差异和不可预见因素等考虑不够充分. 三是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价约束刚性不够.一些预算安排没有明确考核制度和评估标准,一些预算项目未设置绩效评价指标或指标设置不够科学,对执行情况缺乏评价基础和依据,对预算执行的动态监控也不够有效,有的支出随意性较大.一些部门对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追责问责不到位,难以形成刚性约束.一些部门落实整改主体责任不到位,重审计查出具体问题的整改,轻举一反

三、完善体制机制和推进相关领域改革,使得类似问题反复出现. 对这些问题,审计署已依法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书或审计整改建议函,提出了审计意见和建议:一是深化部门预算编制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从源头上解决资金结余沉淀、项目期末突击花钱等问题;

二是增强绩效意识,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进一步盘活各类沉淀资金资产,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