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kr9梯 2019-07-04

搬运时,管理人员必须到现场监卸监装;

夜晚或光线不足时、雨天不宜搬运.若遇特殊情况必须搬运时,必须得到部门负责人的同意,还应有遮雨等相关措施;

严禁在搬运时吸烟. (5)采用液氯气化法向储罐压送液氯时,要严格控制气化器的压力和温度,釜式气化器加热夹套不得包底,应用温水加热,严禁用蒸汽加热,出口水温不应超过45℃,气化压力不得超过1MPa. 应急处置原则【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给予2%至4%的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但周围起火时应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消防人员必须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由于火场中可能发生容器爆破的情况,消防人员须在防爆掩蔽处操作.有氯气泄漏时,使用细水雾驱赶泄漏的气体,使其远离未受波及的区域. 灭火剂:根据周围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可用干粉、二氧化碳、水(雾状水)或泡沫. 【泄漏应急处置】 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戴橡胶手套.如果是液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限制性空间扩散.构筑围堤堵截液体泄漏物.喷稀碱液中和、稀释.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泄漏场所保持通风. 不同泄漏情况下的具体措施: 瓶阀密封填料处泄漏时,应查压紧螺帽是否松动或拧紧压紧螺帽;

瓶阀出口泄漏时,应查瓶阀是否关紧或关紧瓶阀,或用铜六角螺帽封闭瓶阀口. 瓶体泄漏点为孔洞时,可使用堵漏器材(如竹签、木塞、止漏器等)处理,并注意对堵漏器材紧固,防止脱落.上述处理均无效时,应迅速将泄漏气瓶浸没于备有足够体积的烧碱或石灰水溶液吸收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控制吸收液温度不高于45℃、pH不小于7,防止吸收液失效分解. 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60m,下风向疏散白天400m、夜晚1600m;

大量泄漏,初始隔离600m,下风向疏散白天3500m、夜晚8000m. 2氨 特别警示 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吸入可引起中毒性肺水肿. 理化特性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20℃、891kPa下即可液化,并放出大量的热.液氨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变化的系数很大.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分子量为17.03,熔点-77.7℃,沸点-33.5℃,气体密度0.7708g/L,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59,相对密度(水=1)0.7(-33℃),临界压力11.40MPa,临界温度132.5℃,饱和蒸气压1013kPa(26℃),爆炸极限15%~30.2%(体积比),自燃温度630℃,最大爆炸压力0.580MPa.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 【活性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健康危害】 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急性氨中毒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肺炎,重度中毒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和心搏停止.可致眼和皮肤灼伤. 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20;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