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ys520855 2019-04-14
B卷 唐山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12页,共300分.考生注意: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 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选其它答案标号.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 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I N-14 0-16 Na -23 S-

32 Ba-

137 7.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地热能、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属于"低碳―"矢式 B. 宇航员所穿航天服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 棉花、蚕丝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D. 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复杂的混合物 8.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 B. 的溶液中: C. 水电离出的溶液中: D. 溶液中: 9.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 g金属钠与过量的氧气反应,无论加热与否转移电子数均为0.1Na B. 1mol Na2CO3晶体中含离子数小于1 Na C. 惰性电极电解食盐水,若线路中通过INa电子电量,则阳极产生气体11.2L D. 0.1 mol的CaC2中含阴离子数是2 Na 10. ―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C的体积分数变化如图实线a所示,若开始只改变某一条件,C的体积分数如图虚线b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所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压 B. 所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入催化剂 C. 所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D. 增大压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 11. 下列物质鉴别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A. 乙醇与乙酸用CaCO3固体 B. 乙烷和乙烯用NaOH溶液 C. 苯、CCl4和甲酸用水 D. 乙烯与乙烷用溴水 12. 水热法制备直径为1?1OOnm的颗粒Y(化合物),反应原理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4 B. 中硫元素被氧化 C. 将Y均匀分散到水中可制得胶体 D. Y物质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均为+3价13. {功率Ni/MH(M表示储氢合金)电池己经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总反应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电源的正极为Ni(OH)2 B. 电源放电时电解质阳离子移向负极 C.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D. 用该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当产生11.21H2时,消耗MH的物质的量为1mol 26. (14分) (1)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A是短周期有色气态单质,B是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固态有色化合物,A与B都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请写出A、B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AlO2的水溶液呈碱性,其呈碱性的原因是(用必要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表示) (3)NaNH2可由金属钠与液氨反应得到,遇水产生两种碱.写出NaN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4) 已知常温下AgCl与AgI的溶度积分别是.若向200 mL饱和AgCl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KI溶液,为使饱和溶液中产生AgI沉淀,则所需加入的KI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小是_ 27. (14分)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16.X、Y、Z三种元素的常见单质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变化: 一个B分子中含有的Z原子个数比C分子中少1个,B、C两种分子中的电子数均等于10.请回答下列问题: (1) 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周期,_______族. (2) 分析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发现B、C物质沸点反常,这是因为它们_______. (3) C的电子式是_Z单质与Y单质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C的反应过程,示意如下: 图①至⑤中表示在催化剂表面Z单质与Y单质中化学键断裂是_______. (4) 在一定条件下,1L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Y单质和3 mol Z单质进行反应,经过20 min达到平衡时,Y单质的物质的量为0.8 mol,用题中所给数据列出平衡常数表达式(不必计算结果),K=用物质C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_ (5) 为发新能源,有关部门拟用甲醇(CH3OH)替代汽油作为公交车的燃料.写出由CO和Z单质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_用该反应合成1 mol液态甲醇吸收热量131.9 kJ, 又知: 请写出表达液态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 28. (15分)在学习了硝酸的强氧化性后,某学习小组进行了浓硝酸和硫单质反应的实验探究.他们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推测硫的氧化产物,提出三种假设: I.只有H2SO4 II.只有SO2 III SO2和H2SO4都有.为了探究是哪一种情况,他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流程及步骤:[来源:学,科,网Z,X,X,K] ①实验所得气体折算成标准状况为1.792L. ②混合气体用水吸收后,测得无含硫、含氮化合物逸出,并将吸收液配成100.00mL溶液. ③取②中所得溶液20.00mL,加足量BaCl2溶液得白色沉淀0.466 g. ④再取20.00mL②中所得溶液,用NaOH溶液中和,恰好用去0.6 mol/LNaOH溶液30.00 mL.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混合气体中NO2气体被水充分吸收的反应方程式为_ (2) ②中配制溶液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外还有_ (3) 收集到的气体中含有_______,假设_填"I、II或III")成立. (4) 配制的100.00 mL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 该实验中浓硝酸和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36. 【化学一选修化学与技术】(15分) 纳米材料二氧化钛(TiO2)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可做性能优良的催化剂. (1)工业上二氧化钛的制备是: I. 将干燥后的金红石(主要成分TiO2,主要杂质SiO2)与碳粉混合装入氯化炉中,在高温下通入Cl2,制得混有SiCl4杂质的TiCl4. II. 将混有SiCl4杂质的TiCl4分离,得到纯净的TiCl4. III. 在TiCl4中加水、加热,水解得到沉淀TiO2?xH20. IV. 高温分解得到Ti02. ①TiCl4与SiCl4在常温下的状态是_______.II中所采取的操作名称_______. ②如实验IV中,应将TiO2.xH2O放在_填仪器编号)中加热. (2)据报道:"生态马路"是在铺设时加入一定量的TiO2,TiO2受太阳光照射后,产生的电子被空气或水中的氧获得,生成H2O2,其过程大致如下: ①b中破坏的是_______(填"极性共价键"或"非极性共价键"). ②H2O2能清除路面空气中的等,其主要是利用了H2O2的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3) 过氧化氢是重要的化学试剂,它的水溶液又称为双氧水,常用作消毒、杀菌、漂白等.某化学兴趣小组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准确测定了过氧化氢的含量. 请填写下列空白: ①取10.00 mL密度为P g/mL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至250 mL.取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25.00mL至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蒸馏水稀释,作被测试样. 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被测试样,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将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及化学式填写在方框里. ②滴定时,将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注入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 ③重复滴定三次,平均耗用C mol/L KMnO4标准溶液 V mL,则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_ ④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_填"偏高"或"偏低"或"不变"). 37. 【化学一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O、Si、N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C60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二者比较熔点高的是_______,原因是_ (2) A为短周期金属元素,依据下表数据,写出A的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_______. (3) 过渡金属离子与水分子形成的配合物是否有颜色,与其d轨道电子排布有关.一般地,为d0或d1Q排布时,无颜色,为排布时,有颜色.如显蓝色.据此判断25号元素Mn,形成的络合离子_填"无"或"有")颜色. (4) 分子内含有______个O键,______个键.其中碳原子取______杂化轨道方式. (5)CO可以与金属铁形成配合物分子Fe(CO)5 ,Fe(CO)5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 反应过程中,断裂的化学键只有配位键,则形成的化学键类型 是______. 38.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模块】(15分) A物质是由茶叶中一种有机物衍变而来. 已知:①A物质氢原子核磁共振谱有6种. ②H结构简式为 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X的结构简式为_ (2)指出反应①、②、③的反应类型: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 D―E: F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写出所有符合下列条件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②能发生水解反应③能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_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化学部分(共100分) A卷:7.C 8. B 9. D 10. C 11. A 12. D 13.C B卷:7.C 8. B 9. A 10. C 11.B 12. D 13.C 26.(14分) (1) Cl2 + H2O HCl + HClO 2Na2O2+ 2H2O= 4NaOH+ O2↑ (各3分) (2)AlO2-与H2O电离出的H+结合,使溶液中c(OH-)>c(H+) ,而使溶液呈碱性;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