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施信荣 2019-03-13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C:12 S:32 Cl:35.5 Na:23 Mg:24 Al:27 Cu:64 Zn:

65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HF >

HCl >

HBr >

HI B.微粒的半径:Cl->

Na+ >

Mg2+ >

Al3+ C.电离程度(同温度同浓度溶液中):HCl >

CH3COOH >

NaHCO3 D.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 >

Fe(OH)3胶体 >

FeCl3溶液 2.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组合是 ①Mg2+结构示意图:乙炔的分子结构模型示意图: ③有机还原剂LiAlH4中,氢显-1价 ④质量数为40的钙原子: ⑤NH4Cl的电子式:2―甲基丁醇的结构简式: A.B.C.D.①④⑥ 3.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测定H2O2分解的反应速率 B.装置②中X为苯,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 C.装置③可用于实验室从食盐水中提取氯化钠 D.装置④可用于证明氧化性:KMnO4>

Cl2>

S 4. 在下列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pH=1的溶液中:NH4+ 、 Fe2+ 、SO42-、Cl- B. 通入过量SO2气体的溶液中:Fe3+、NO3-、Ba2+、H+ C. c(Al3+)=0.1 mol/L的溶液中 :Na+、K+、AlO2-、SO42- D.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 mol/L 的溶液中:Na+、HCO3-、Cl-、Br- 5. 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SO2通入到滴加酚酞的NaOH溶液中,红色变浅:SO2+2NaOH=Na2SO4+H2O B.向K2Cr2O7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浓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 Cr2O72―+H2O2CrO42―+2H+ C.等浓度的NH4Al(SO4)2溶液与Ba(OH)2溶液以1:2体积比混合出现白色沉淀: Al3++2SO42-+2Ba2++3OH-=2BaSO4↓+Al(OH)3↓ D.铝热反应的原理为:Al2O3+2Fe高温 2Al+Fe2O3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5℃,1L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数目为0.2NA B.7.8g Na2S 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0.1 NA C.足量的Cu与含有0.2mol H2SO4的浓硫酸共热可生成SO2 为0.1 NA D.标准状况下,2.24LCl2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7. 铊盐被列为A级危险品.铊(Tl)与铝同主族,原子序数为81,Tl3+与Ag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反应:Tl3+ +2Ag===Tl+ +2Ag+.已知Ag+ +Fe2+===Ag+Fe3+,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氧化性:Tl3+>

Ag+>

Fe3+ B.Tl + 最外层有3个电子 C.Tl(OH)3与Al(OH)3类似,都是两性氢氧化物 D.铊位于第五周期IIIA族8.短周期元素X、Y、Z、W、Q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X Y Z W Q A.工业上获得Y、Q单质的方法通常是用电解法 B.形成简单离子的半径从小到大的顺序是:r(Y)<

r(Q)<

r(W) C.Z的最高价氧化物可溶于水,也能溶于强碱溶液 D.X的气态氢化物浓溶液可用于检验管道氯气的泄漏 9. 从海水中提取部分物质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能量转换角度来看,框图中的氯碱工业是一个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B.过程②中结晶出的MgCl2・6H2O要在HCl氛围中加热脱水制得无水MgCl2 C.经过③④实现了溴元素的富集 D.电解MgCl2溶液制取Mg单质 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1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图2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甲的压强比乙的压强大 C.图3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tl℃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B>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