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NaluLee 2019-03-0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全日制本科课程教案

2009 ~

2010 学年 第2学期 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

第十章) 课程性质必修课 教材名称货币银行学 适用专业(方向) 经济学各专业 学生年级、人数 08电子商务、50人开课单位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国际金融教研室 授课教师李庚寅 职称教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教务处 制二00九年九月 货币银行学 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十章 金融深化与金融创新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时间 安排 2学时,具体为:第

一、二节,1学时;

三、四节,1学时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

第一节 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

一、应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的概念和理解的问题 1.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刺激和相互影响:一方面,一个完善和健全的金融市场能有效地动员、并引导资金转化为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又通过国民收入的提高和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刺激金融业的发展,加快经济货币化的进程.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1)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金是社会再生产的第一推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先导因素,是企业生产经营和正常运转的必要前提,金融作为筹集、融通和经营货币资金的部门,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特殊的杠杆作用. 2)金融稳定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金融稳定→资金融通和货币流通正常→经济活跃、繁荣和发展.一是刺激信用发展,促进资本的积累和集中,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二是便于企业经济核算,促进企业完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是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3)金融是调节国民经济的重要杠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资金的合理流动来实现的,中央银行可通过金融的宏观调控,调节市场货币量,引导资金的流向,调节社会总供求,调节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和持续发展. 2. 衡量金融发展的主要指标(本章重点之一) 金融相关比率:是指一定时期内设金融活动总量与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具体包括: 1)反映经济货币化程度的金融存量指标:人均货币(广义货币)占有量;

广义货币与GNP(或GDP)的比值;

金融资产交易量与有形财富的比值 2)反映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的指标:金融资产交易量与商品交易量的比值 3)反映利率在引导资金流向从而引导资源流动方面的作用,以及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平衡状况的指标: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偏离程度、实际利率水平 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偏离程度 4)反映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金融业发展程度的指标:金融业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3. 金融压制 理论和 金融深化 理论(本章重点之二) E.S萧和R.I.麦金农于1973年先后出版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和《货币、资本与经济发展》中提出 金融压制 理论和 金融深化 理论,以及与 金融深化 密切相关的 金融自由化理论 ,戈德史密斯1990年提出的 金融结构理论 ,赫尔曼,穆尔多克,斯蒂格利茨等人提出的 金融约束理论 . 1) 金融压制 理论(Financial Repression)和 金融深化 理论(Financial Deepening) ① 金融压制 理论认为如政府过分干预金融,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使其无法真实地反映资金和外汇的供求状况,而政府又不能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所导致的收入、储蓄、投资和就业的负效应,可能会造成经济的恶性循环.即:金融业的落后阻碍了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停滞又制约着金融业的发展. ② 金融深化 理论认为政府应摒弃 金融抑制 政策,推行 金融深化 政策,放弃对金融市场的过分干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