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nDa_学友 2019-02-06

被县督查发现问题通报的,每次扣乡镇(街道)工作经费1万元,乡镇、街道凡受到市、县三次以上通报批评的或督查考核3次排名最后1名的,取消所有评选资格. (仙居县农办 陈旭红) 三门县沿赤乡探索构建农村环卫长效管理新机制 沿赤乡高度重视 清洁家园、和谐乡村 建设工作,积极探索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市场化运作方式和公司化管理工作机制.目前,全乡16个行政村实行了以道路、绿化、河道、公厕等为主要管理内容的市场化保洁、公司化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做法如下:

一、市场化运作 打破原有传统的 大包大揽 行政化保洁模式,按照 作业市场化、运营企业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产业化 的总体思路,逐步将环卫作业推向市场,率先在全县范围内启动乡村环卫保洁市场化工作. 一是确定管理方.专门成立由乡长任组长的环卫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明确乡村卫生保洁市场化运作由乡政府牵头管理协调,政府、村企事业单位为监督方,承包公司为具体操作者. 二是核定承包额.各村根据村庄大小和人口集聚规模,拟出环境卫生长效保洁市场化管理方案,包括保洁人员配备、工资待遇、保洁工具数量需求及全年经费开支等.乡对各村拟出的环境卫生长效保洁市场化管理方案进行详细的可行性论证,对影响农村环境卫生的各类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全面测算需要完成的保洁工作量,平衡预算投入产出的收支状况,然后科学合理预算乡村卫生保洁总承包额. 三是评定承包人.为避免公开招标出现低价中标现象而影响保洁质量的问题,该乡通过政府按照 公益为先,价格为次 的原则,合理定价、承包人自荐、乡党政班子评定的方式,择优选用信誉好、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的为承包人,确保保洁质量.

二、多元化筹资 在建立政府和村企投入主渠道的同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多元化筹措农村环卫保洁资金,保障乡村卫生保洁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一是政府主导.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顺利推进有赖于资金的稳定投入.每年全乡环卫经费共需约40万元,乡政府每年将投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资金10万元,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等方式,力争县、乡两级投入占全乡环卫经费的50%.有效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把以整治村建设、扶贫重点村建设及乡村道路建设的项目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捆绑实施,有效缓解了乡村环卫经费的筹资压力. 二是村企主体.继续开展乡村卫生保洁费收取工作,进一步完善乡村垃圾处理有偿服务机制,农村继续按照每人每月1元收取,加大街道两侧商铺、宾馆和乡域内企业等单位的收取力度,确保各村每年收取率达95%以上.全乡各村收取的卫生保洁费约20万元,占全乡环卫经费的50%以上. 三是社会补助.依托乡卫生保洁基金,充分吸收企业和个人赞助资金,采取地企共建、互惠互利的办法,动员乡域内企业和当地能人、富人奉献爱心等,出资赞助乡村环卫事业发展,前期已筹集卫生保洁基金5万余元,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资金的不足.

三、公司化管理 全乡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实行公司化管理,保洁员由公司统一招聘和管理,按照网格化模式,明确保洁员工作职责,建立和健全 三位一体 的督查考核机制,确保乡村环境长效整洁卫生. 一是动态管理,加强保洁员队伍建设.保洁员人员数量按照经济、高效原则,并根据原有网格责任区情况配备,保洁员实行统一着装,薪资和待遇则按照承包协议,由保洁公司根据其工作量确定,经考核后按月结付,并由公司统一办理保险等.公司定期组织保洁员进行培训,根据保洁员实际工作情况实行奖惩制和动态化管理,进一步激发了保洁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规范运作,实行定点划段定岗清扫.以行政村为基础,在行政村内以自然村为基准、以主要干道为界限,根据乡域实际情况,将全乡划分为34个卫生保洁责任区.延伸保洁范围,明确村庄、河道和公路主干道三个作业类型和各责任区块保洁员工作职责,对保洁员实行定人、定段、定标准管理. 三是严格管理,建立层级监督考核机制.建立乡政府对公司、村对公司、群众对公司、公司对保洁员的层级监督考核机制,一级考核一级,确保监督到位.承包公司分别与政府、村企事业单位签订保证书,向群众公开承诺,主动接受政府、村、群众的监督.乡环卫所每月不少于3次对各村环境卫生进行检查考核,并登记村级和群众的反映情况,综合考核结果作为承包公司经费、年度奖励的依据. (沿赤乡 林伟挺) 简讯一则 8月23日至24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开展视察 清洁家园、和谐乡村(社区) 活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少仙参加视察并指出, 清洁家园、和谐乡村(社区) 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目标,创新特色,狠抓落实,为推进台州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努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樊友来参加视察,副市长叶阿东、李跃程陪同视察或参加工作汇报会.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