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学冬欧巴么么哒 2018-09-15

火头利用火的颜色辨别温度的高低,决定是否停止投柴.当

第一节达到设计温度后封住投柴口.然后打开

第二节窑门的投柴口继续投柴,依此类推,直到把最后一节窑室全部烧完,窑工分成两班,每六小时轮换一次,整窑烧完需要45-50小时. 柴窑开窑 从停止投柴封窑后计算,冬天36小时后即开窑,夏天48小时后开窑,出窑师傅进入窑室内,外面窑工递接烧成的器物. 成品装饰 是在黑瓷烧制成瓷之后的附加装饰,装饰方法包括錾刻以及金、木、石等各种材质的镶嵌. 蛋形龙窑挛窑与修窑 选窑址 选好长度适合,坡度在25°-30°之间的山坡打好窑基. 窑砖制作 选用耐火强的砂土与黏性好的黄土、红土,按4:6的比例混合.然后加水浸湿至透,再用塑料布盖好封12个小时后,用脚反复踩踏均匀,黏性合适,再用特制砖匣打制.砖匣有两种规格:一种方砖,一种梯形砖.方砖主要用于隔墙,梯形砖主要用于蛋形弧形的垒砌. 挛窑 做好的土坯砖不用烧制,晾晒全干后直接用来挛窑,挛窑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烧成质量.按照窑炉的结构分为打窑基、砌隔墙、挛窑体、砌保险墙、砌烟囱等工作,砌好新窑必须尽快点火试烧,烧炼后的窑才会坚固. 修窑 在不断烧炼后,部分窑体会因为缩水变形而需要维修,但只需要对变形的窗室进行部分修补,不会影响其它窗室. 无釉胎黑瓷判断依据 总则: 6.1.1无釉、表面有光泽,吸水率低于1.5%,达到炻瓷的烧结度,且器表、器胎全黑. 无釉胎黑瓷5个特点 原生原料: 无釉胎黑瓷制作的原料均采用天然泥土,不添加任何化工原料. 手工成型与装饰:坯体成型与装饰都采用纯手工制作. 蛋形龙窑烧制:无釉胎黑瓷用传统蛋形龙窑烧制,所有燃料均为木柴. 无釉:不上釉,表面产生光泽. 胎里全黑:烧成后的无釉胎黑瓷通体呈黑色,从横切面观察器表及器胎全黑. 无釉胎黑瓷检测结果参考 硬度:310HV 光泽度:23.3 彩度:0.17 亮度:24.62 色调角:326.73 吸水率:1.35% 有害物质含量:未检出 (资料性附录) 黑陶的传承历史到无釉胎黑瓷的发展现状 黑陶的历史 黑陶诞生于新石器时代,在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其中以屈家岭文化最早,距今6300年左右,1928年中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把黑陶文化命名为龙山文化,龙山文化距今4000―4600年左右,黑陶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时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黑陶器形多样,大气沉稳、精致规整、轻薄黑亮、素雅高贵、在中国乃至世界制陶工艺史上独树一帜. 伍氏制陶普系 伍芬清,生于1889年,一生从事从传统陶瓷制作,尤其擅长手工制坯与传统蛋形龙窑的挛建与调试;

伍道林,伍芬清之子,生于1911年,从小随父学艺,不到三十岁掌握了全套传统陶瓷制作工艺,尤其精于材料的运用与龙窑调试,十里八乡的龙窑在烧制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只要他到场,定能迎刃而解;

伍先崇 伍道林之子,生于1944年,由于当时家境贫寒,不得已13岁不到弃学随父学艺,因其勤奋好学,不到二十岁即掌握了全套传统制陶工艺,后来成为其父所带徒弟中唯一一个精通全套制陶技艺的人,为黑陶的传统柴窑复烧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伍映方 伍先崇之子,生于1971年,因家中兄弟姐妹多,母亲难以照料,二三岁时跟在父亲身边照看,在父亲的制陶车间与陶土为伴好几年,一直到上学.因此从小结下了不解的陶缘,不到八岁即能单独在轱辘上拉制各种小型陶制品,十七岁弃学子承父业,走上了制陶之路,在传承了黑陶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成功按古法烧制出了无釉胎黑瓷. 黑陶到黑瓷的演变 纵观前后2000多年的历史黑陶实物,都具备两个典型的特征;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