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2019-08-02
常州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 规划(2016-2020) 前言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的改进与升级,是以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为目标,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融的城镇化. 常州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快速城镇化后期阶段,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面临人口红利放缓、土地规模瓶颈、城乡特色趋同等问题.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常州实现转型升级和全面融入区域格局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市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更是建设生态宜居幸福现代化城市的必由之路. 依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4-2020)》,编制《常州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5-2020)》.主要明确未来常州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战略和任务,是指导常州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的顶层规划. 目录

第一篇 规划背景…7)

第一章 重大意义…7)

第二章 现状概况…8)

第一节 发展成就…8)

第二节 面临挑战…9)

第三章 机遇与要求 10)

第二篇 发展目标 12)

第四章 指导思想 12)

第五章 规划原则 12)

第六章 发展目标 13)

第三篇 重点任务 16)

第七章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16)

第一节 优化人口市民化目标和空间分布 …………………(16)

第二节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16)

第三节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7)

第四节 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 …………(17)

第八章 优化城乡空间组织格局 18)

第一节 融入城市群协同发展 19)

第二节 加强城乡空间管制 19)

第三节 完善城市功能 20)

第四节 强化小城镇在城乡一体化中的节点作用 …………(22)

第五节 持续推进乡村发展 24)

第六节 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25)

第九章 引导城乡一体化发展 25)

第一节 推进综合交通网络一体化 25)

第二节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28)

第三节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33)

第四节 加快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35)

第十章 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35)

第一节 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35)

第二节 建设绿色生态常州 39)

第三节 建设历史人文常州 43)

第四节 建设智慧数字常州 46)

第五节 提升城乡社会治理水平 47) 第十一章 健全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 49)

第一节 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 49)

第二节 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 51)

第三节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54)

第四节 健全城镇住房制度 56)

第五节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58)

第六节 创新城乡社会治理 60)

第四篇 实施保障 67) 第十二章 加强组织领导 67) 第十三章 强化政策统筹 67) 第十四章 实施监测评估 68) 第十五章 加大宣传教育 69) 第十六章 开展试点示范 70)

第一篇 规划背景

第一章 重大意义 常州是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之一,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在当前形势下,常州必须深刻认识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趋势特点,牢牢抓住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蕴含的巨大机遇,坚持五大理念,遵循发展规律,明确未来常州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努力探索走出一条符合常州实际的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道路.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推进常州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的发展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新型城镇化将有效促进城乡空间的调整重组、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引导人口和产业合理布局、发展要素的优化配置,城乡品质的全面提升,引导高端要素聚集,实现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和各项经济要素的合理流动,释放城乡发展活力.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全面融入区域格局的必然要求.城市群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形态,长三角地区将形成以上海为龙头的世界级城市群,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和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将为区域整合带来更高的发展平台.以新型城镇化为手段,全面融入长三角和区域发展格局,是常州抢抓发展先机,提升区域地位,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必然要求.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实现全市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利于以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为主体形态,形成体系健全、定位明确、分工合理的城乡发展新格局,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各功能组团分工协作,提高常州整体发展水平,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建设生态宜居幸福现代化城市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贯彻生态文明理念,有利于切实有效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加强文化保护与发展,传承常州的历史文化精髓,实现全民文化素质的提升.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二者相辅相成,将提高城乡宜居幸福指数,增强城乡的承载和带动能力,更好地发挥常州的区域职能,为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章 现状概况

第一节 发展成就

(一)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城乡空间体系不断优化.2003-2015年,全市城镇常住人口从201万人增加到329万人,城镇化率从58.1%提升到70.0%.完成8278个自然村庄的镇村布局工作和2400个村庄环境整治任务,中心镇建设工作不断推进.2015年,常州市完成了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成为常州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大机遇.

(二)经济转型明显加速,创新动力明显增强.2003-2015年,常州全市GDP由901亿元增加到527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1万元,三次产业比重由3.3:55.3:41.4调整为2.8:47.7:49.5,经济转型取得突出成效. 十大产业链 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三分之一,汽车、航空、碳材料等产业链实现重大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3.4%.全年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73家,累计建成 两站三中心 1156个,新增孵化器、加速器面积累计达800多万平方米;

完成20家市级重大公共研发机构的建设和提升.

(三)发展品质明显提升,城乡环境日趋优化.2015年,常州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运河(常州段)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成为世界遗产;

生态绿城建设、清水工程、蓝天工程持续推进,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四)民生工程成绩显著,基本公共服务更为均衡. 三公一场 成绩斐然,公交优先、公园绿化建设、公厕提升建设和菜市场改造建设方便市民生活;

保障房建设 建储并举开公租房先河;

老小区整治广受赞誉;

构建了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住房保障、养老服务 六大公共服务体系 .

第二节 面临挑战 全市城镇化进程差异较大.全市东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差异明显,市区(不含金坛)明显高于金坛、溧阳.人口增速放缓,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城乡利用模式粗放,用地规模不断上升,土地利用效率不高,仍有大量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存量用地.乡村发展活力偏弱,乡村留守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乡村文化与生态环境面临挑战.覆盖城乡的管理与保障制度初步形成,但是具体保障标准仍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

第三章 机遇与要求

(一)国家和江苏省战略为常州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重大机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战略,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最大动力.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的 两横三纵 和江苏省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的 两横两纵 的城镇化发展格局,明确了常州在全国和江苏省城镇化格局中的空间定位.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推进,长江经济带和 一带一路 战略的提出,为常州融入全国和江苏省发展格局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2020年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总体要求,也为常州创新发展模式和体制机制、激发更大的社会活力和动力、走出更具特色的常州之路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行政区划调整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提供了新的平台.2015年,常州完成了新一轮的行政区划调整.本次区划调整更加明确了对接区域发展的战略方向,为中心城区拓展提供了全新的空间;

为产城融合发展和促进产业集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载体,有利于优化城乡产业布局;

为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城镇体系结构优化和城乡一体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础和平台.

(三)区域发展环境对常州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体来讲,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 新常态 ,发展速度换挡、发展动力转换、产业结构调整将成为今后长时期的发展背景.从区域发展格局来说,常州地处苏南中部地区,位于苏锡常、锡常泰、宁镇扬等都市圈交接之地,各城市群之间人力资源、财富资源、政策资源的竞争激烈. 工业4.0 、 互联网+ 等新的发展导向,也对常州提出了新的要求.常州未来发展必须适应新的发展环境,构建新的竞争优势,在区域中寻求自身地位的提升.

(四)民生需求对常州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常州在民生建设方面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依然面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多样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的问题.同时,农民进城进镇后对公共服务仍有多样化和多层次需求.因此,进一步强化民生幸福理念,提供更高的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是新型城镇化必须面对的发展诉求.

第二篇 发展目标

第四章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以江苏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为指导,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城镇发展质量为关键,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城乡协调发展为载体,以提高城乡综合承载力为支撑,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目标任务,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提升城乡功能品质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开创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江苏代表、常州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第五章 规划原则

(一)以人为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城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稳妥地促进各类人口融入城市,增强城乡居民文明素质,提........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