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QQ215851406 2019-08-31
化学1 《燃烧与灭火》 教学设计? 三亚市崖城高级中学 黄爱耿

一、教学目标 ? (

1 )知识与技能 ? 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 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 (

2 )过程与方法 ? 引导发现、实验探究、合作学习 ? ( 3) 情感与态度 ? 通过对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及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 难点:燃烧的条件和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

三、课时安排:一节课

四、教学方法 实验自主探究为主,演示及讲授为辅.

五、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阅读、主动观察、实验探究、分析讨论.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与教学方式 时间 (分钟)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 [ 引入] 同学 们喜欢猜谜语吗? 这次课我们来学习§4.1 燃烧与灭火. 异口同声: 喜欢 异口同声: 火 依次呈现: ①谜面 ②课题

1 调动情绪引起关注 2. 火的两面性和人类用火的历史 [ 设问] 由火你想到了什么? [ 讲叙] 由火我想到了奥运圣火, 想到了生日蛋糕上摇 曳的烛火,"冬天里的一把火", 中国的神五神

六、美国的航天飞机发射升空时的点火?? .不过,也有9.11.世贸大楼遇袭失火、森林大火?? [ 追问] 由此,你有何感想? [ 播放视频] 火的发现与利 用[讨论] 看后 有何感受? [ 归纳] 人类 发展的历史, 在某种程度上 说就是一部用 火的历史. 观看, 倾听, 思考 依次呈现: 图片 火箭升天 大楼失火 ②文字: 火能造福于人类;

火也能给人 类带来灾难 ③[ 播放视频] 火的发现与利 用13认识火的两面性. 了解历史, 拓宽视野, 激发兴趣. 3.回忆现象, 归纳特征, 定义燃烧 [设问] 火为何物呢? 火为一种燃烧现象. [ 设疑] 那么,燃烧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回忆你已知的燃烧事例, 完成P88表4- 1. [ 追问] 你能为燃烧下定义吗? 聆听 回忆 讨论 填表 回答 随着学生的回答依次呈现表格内容.

3 从旧 知中寻 找新的 生长 点.培 养学生 分析归 纳的能 力. 4.燃烧条件的探究 [引导探究]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 请结合你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 猜猜看 讨论 回答 呈现问题

1 培养科学探究的思维. 4.1 分组实验 [ 引导探究] 你能设计实验证实你的猜想吗? [ 引导探究] 若用大屏幕上出示的方案,它们能验证你的设想吗? 能验证你的哪些设想呢? [ 组织探究] 现在, 以前后两排为一活动小组.你们可讨论如何分工合作.以音乐为信号, 音乐停止时, 请同学们停止实验.现在可以进行探究.时间为7分钟. [ 组织讨论] 实验1 能验证你的什么猜想?实验

2、实验

3、实验4呢? 聆听 思考 分组探究: 合理分工, 动手实验, 讨论原因. 小组讨论, 代表发言. 呈现: 探究方案 分组实验 背景音乐: 钢琴曲- 世界名曲- 秋日的私语 师生互动

2 7

2 提供有限器材, 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能力.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以音乐为信号, 营造轻松愉快有序的氛围. 4.2 视频实验 [ 过渡] 现在请同学们观看"红磷、白磷燃烧实验". [ 边播放边设疑] ①水中的白磷和金属盖上的白磷现象有何不同? 说明了什么? ②金属盖上的白磷和红磷现象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 ③如何使金属盖上红磷燃烧起来? ④如何使水中白磷燃烧起来? ⑤水和玻璃烧杯烧着了吗?这说明了什? 观看 聆听 聚焦画面, 进入情境 思考 讨论 回答 在视频播放过程中, 适时"暂停" 画面并设问, 引导学生思考.

4 由分组实验到综合性、对比性更强的视频实验.由简单到复杂,由分散 到集中, 有利于学生对燃烧条件的全面完整认识. 4.3 动画呈现"火三角"的形成 随学生归纳出的燃烧三条件, 呈现"火三角" 的形成 动画. 归纳燃烧三条件 师生互动动画

3 使学生认识燃烧三个条件的缺一不可性 4.4 出示教具 展示实物教具"大三角板", 指出三角形与三条边之间的联系. 观看 聆听 教具展示

5 影响着火点的因素 [ 过渡] 请看课本P89: 联想与启示. [ 提示1] 在日常生活中, 你是如何"起煤炉"的? [ 提示2] 可燃物的点燃方式不同说明了什么? [ 讲解] 一般情况下, 可燃物的着火点固定不变,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例1:一张纸和由它揉成的纸团相比, 谁容易被点燃? 说明了什么? 刨花和木块呢? 例2: 一堆煤很难被火柴点燃, 但如果把它粉碎后, 用鼓风机吹进一密闭的空间,再扔进一根燃着的火柴, 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 设疑] 还有哪些影响着火点的因素呢?请同学们课后查询. 阅读讨论 回答 思考 回答 呈现: ① ② 提示

1、提示2 呈现: 影响固体可燃物着火点的因素: ①可燃物的性质;

②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③ 颗粒的大小.

1 2 联系生活, 利用学生已有经验, 巧妙引出并说明影响可燃物着火点的因素. 顺水推舟,例举日常现象,激发兴趣, 扩大知识面,防止知识僵化, 弥补教材不足.

6 演示实验: 烧不坏的手绢 [ 展示] 棉布手绢. [ 说明] 酒精溶液的配制过程. [ 演示] 烧不坏的手娟. [ 设疑] 为什么手娟烧不坏呢? [ 提示思考] : ①酒精与棉布着火点谁高? ②水蒸发时吸热还是放热? ③手绢没被烧着是缺少了燃烧的什么条件? 观看 聆听 惊奇 思考 讨论 回答 依次呈现: 提示①②③

3 新奇实验,激发兴趣,现学现用,巩固新知. 7.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 过渡] 刚才我们讲了如何"起煤炉", 那么你又是怎样"封煤炉" 的呢? 观看 思考 回答 呈现: 煤炉(突显进气口)

3 再现真实生活. 7.1 封煤炉后的不完全燃烧 [ 设疑] 封煤炉的前后现象有何不同? 从燃烧速率、放热快慢、生成物、燃烧效率等方面说说看. [ 播放Flash 动画] 一氧化碳中毒和预防. [ 设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思考 讨论 回答 观看 回答 呈现: 随学生回答依次呈现表格内容. 注: 讨论生成物时, 播放Flash动画(一氧化碳中毒和预防). 认识不完全燃烧的特点. 认识不完全燃烧的危害. 7.2煤炉中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 过渡] 在日常生活中煤炉里的燃烧就发生着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观看 聆听 思考 电脑依次呈 现: C+O2点燃CO 2C+O2点燃2CO 2CO+O2点燃2CO2 回归生活 应用知识 解释现象 7.3判断蜡烛 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演示实验1]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黑烟薰黑小烧杯底部). [ 演示实验2]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 设疑] 现象有何不同? [ 讨论] 谈谈你的感受? 观看 思考 回答 演示实验 呈现: 相应文字

3 学以致用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8. 小结 8.1 学生谈所学所得. 8.2 教师补充总结. [ 讨论]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讨论 回答 师生互动

3 培养学生 语言表达 能力和及 时归纳总 结的好习 惯.

9 课外延伸 (1)课后洞口:向家长介绍一些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方法. ( 2) 课后动手: 探究蜡烛不完全燃烧的产物;

寻找尽可能多的灭火方法. ( 3) 课后查询: 影响可燃物着火点的因素有哪些? 物质是否只能在氧气中燃烧?

七、板书设计 §4.1 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变化.

二、燃烧的条件 燃烧三要素 可燃物,助燃物(氧气) ,温度达燃点以上.

三、影响固体可燃物着火点的因素 1.可燃物的性质 2.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颗粒的大小

八、教学反思 "燃烧与灭火"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4 章

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中有一个教学内容 "燃烧的条件",它与人教版老教材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用3个对比性很强的探究实验代替了白磷燃烧的演示实验.搭建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平台,让学生能亲身体验探究过程.但 "变量"过多,学生不易构建新知.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