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tar薰衣草 2017-08-15

1、产业基础渐具规模 200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737.3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2.1%,比农业和服务业分别高出43.1和18.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65家,上市企业2家,自营出口达到6.68亿美元. 亿千 企业66家,其中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4家,5亿元以上企业10家.一批中小企业已经完成原始积累,初步具备二三次再创业的条件,具有转型升级的良好基础.

2、行业结构不断优化 相继完成水泥机立窑、小煤矿和粘土砖瓦窑淘汰任务,喷水织机淘汰、耐火等窑炉企业改造和矿山企业整治工作有力推进,蓄电池行业在不断规范中实现提升,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2008年规模企业中,包括蓄电池、机械汽配、电器制造等行业在内的大机电行业已经成长为我县第一大产业,产值(137.4亿)占比达到33.6%;

纺织行业产值(98.5亿)占比达到24.3%,建材行业产值(78亿)占比达到19.2%.

3、集群集聚趋势良好 通过大力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产业集群和企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我县已先后被授予全国无机非金属材料基地、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中国耐火材料之乡、中国节能灯电容器之乡、浙江省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浙江省蓄电池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等称号,动力能源、新型建材、机械汽配、电子电容、特色纺织等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蓄电池产业已跻身 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 ,区域品牌效应已经形成.纺织业已经形成以生产服装辅料(里子布和无纺布)为主的低成本产业群,在纤维生产、织造、印染后整理、服装(家纺)加工等领域有着良好产业配套.

4、创新创牌氛围趋浓 大力实施 科技强县 战略和品牌战略,为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打下较好基础,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我县已相继被授予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和 浙江省科技强县 称号,跻身全国县域商标发展百强县.到2008年底,全县省级企业研发(技术)中心达到20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8家,已建成3个公共检测平台.拥有国家免检产品12只、中国驰名商标10件、中国名牌产品1只、省著名商标26件、省名牌产品24只.

5、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十一五 以来,全县累计完成工业性投入156.8亿元,实到外资4.81亿美元,实到县外内资122.9亿元.工业平台基础建设得到加强,平台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县开发区已累计开发面积18.1平方公里,乡镇工业集中区累计开发面积27平方公里,4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列入市级工业功能区,城南工业园已全面进入建设开发阶段.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开创了新局面,中国浙江长三角・欧洲波罗的海地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上海-长兴技术转移接力中心相继成立,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长兴)和长兴科技创业园二期工程正在全面推进.

(二)存在问题

1、产业规模总量不大 虽然近年来我县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就总量来看,规模仍不够大,和周边发达县市相比差距仍十分明显.2008年全县中小企业总数只有2197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占中小企业总数的3%.

2、产业总体层次不高 虽然前些年通过持之以恒地推进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主导产业格局基本没变,以科技为内涵的深加工、精加工和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地位尚未确立,以电子电器制造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产业分工地位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