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怪只怪这光太美 2017-08-12
教职成〔2016〕9号 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制造业人才队伍素质,为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提供人才保证,特编制本指南.

一、编制背景

(一)发展现状 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迈进人才强国行列,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力地支撑了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一是制造业人才培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2015年,我国高等学校本科工科类专业点数约1.6万个,工科类专业本科在校生525万人、研究生在校生69万人;

高等职业学校制造大类专业点数约6000个,在校生136万人;

中等职业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点数约1.1万个,在校生186万人.二是制造业人力资源结构逐步优化.目前,我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人力资源总量8589万人,专业技术人员809万人.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人力资源总量近1794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其中人才总量近736万人,具有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人员分别占人才总量的29%和2%.三是制造业人才聚集高地初步形成.以院士、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代表的制造业高端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形成了一批国际领先的重点学科、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在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攻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制造业人才发展环境逐渐改善.重在行业和社会认可的人才评价机制初步建立,有利于制造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政策和社会环境正在形成. 同时,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制造业人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传统产业人才素质提高和转岗转业任务艰巨,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紧缺,基础制造、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人才不足,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不强.二是制造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产教融合不够深入、工程教育实践环节薄弱,学校和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滞后.三是企业在制造业人才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参与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职工培训缺少统筹规划,培训参与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制造业生产一线职工,特别是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整体较低、发展通道不畅,人才培养培训投入总体不足,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尽快加以解决.

(二)发展形势 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人才.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世界各国纷纷将发展制造业作为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战略,把人才作为实施制造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改革创新教育与培训体系.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中国制造2025》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并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对人才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迫切要求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领军人才;

强化工业基础能力,迫切要求加快培养掌握共性技术和关键工艺的专业人才;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迫切要求全面增强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