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JZS133 2016-12-31

13 13 特大城市

0 1 Ⅰ型大城市

1 0 Ⅱ型大城市

2 3 中等城市

6 5 小城市

4 4 县级市

19 18 建制镇

481 495 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城镇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全省累计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限价商品房、棚改房等合计296.7万套. 表2 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变化情况 指标2000年2013年 城市供水普及率(%) 86.5 95.5 城市供热普及率(%)

35 67.8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 21.9 32.8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54.4 城市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台)

7 14.4 燃气普及率(%) 66.9 85.6 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 5.9 13.2 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 *

30 城市污水处理率(%) 33.2 75.7 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6.6 12.1 普通中学(所)

2674 1965 病床数(万张)

12 17.2 注:该表中 * 指该指标在2000年未作统计. 城乡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2013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8.1%,比2000年提高25个百分点;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3%,比2000年提高5.3个百分点.社会保障覆盖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62.1万人,比2000年增加604.4万人;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

三、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关键是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一)解决 龙江农民为什么进城、在什么样的生产方式下进城 问题.从我省情况看,农民之所以进城,有三方面因素.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快,规模经营程度不断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能够从耕种土地中脱离出来,国有重点林区停止商业性采伐也产生了一些富余劳动力,需要向城里转移;

城镇功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对农民进城具有吸引力;

在城里就业的收入能够满足在城市定居要求.对于在什么样的生产方式下进城问题,要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等合法权益,现阶段不得以退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条件.

(二)解决农民进城后的社会保障制度衔接问题.从我省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入手,设计好户籍及养老、医疗等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放宽落户限制,建立和完善居住证制度.把农业转移人口全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结合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季节性和灵活性特点,允许季节性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个体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自愿选择参加医疗保险.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转移人口逐步纳入社会救助保障范围.

(三)解决 农民进城后做什么 问题.增加就业岗位,发展适应农民工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用工需求,鼓励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完善就业保障机制,包括健全完善就业服务网络、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落实创业扶持政策、维护农业转移人口合法权益、加强就业创业服务等.

(四)研究重大基础设施在全省及各市(地)布局的问题.根据城市的功能定位,按照人口的发展规模和需求进行测算,确定全省大中小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布局,对于有收益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通过市场化公开招标确定投资主体,增强城镇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统筹各市(地)布局,重点推进建设一批城市交通、供水排水、供热、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文化设施、体育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