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nDa_学友 2016-03-29
重庆市巴南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 ? 前? 言?巴南区地处重庆近郊,自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8.

73万亩,其中坡耕地造林15.23万亩、荒山造林12.5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工程实施总体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增加了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退耕农户生活得到了改善. 由于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又陆续到期,部分地方工程成效差,人多地少,口粮不足,交通困难,经济发展困难等大量问题日趋突出.为着力解决日趋突出的问题,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得到解决,进一步提高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效,确保整个工程 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 ,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精神,依照《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重庆市林业局关于抓紧开展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渝发改农[2007]975号)要求,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规划编制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总书记

314 总体部署,结合我市 一圈两翼 战略布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注重从退耕还林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来考虑分析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合理调整退耕还林区产业结构,发挥优势;

改善退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建立促进退耕地区经济发展、退耕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

第一章?基本情况

第一节? 自然概况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自然概况

(一)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巴南区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属重庆市近郊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6o25′29″-106 o 59′58″、北纬29 o 7′45″-29 o 46′23″.东临长寿、涪陵、南川三个区,南靠綦江县,西连江津区,北接南岸、九龙坡、大渡口三个区. 2.地形地貌 巴南区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向南倾没与盆地南缘山地交接地带,地形东边狭长、南北近似平行座椅状;

地势东高西低、南起北伏;

地貌以丘陵为主,山峦连绵起伏,沟壑纵横交错,呈低山、丘陵、河谷相间排列状.境内最高海拔1132.6米(石滩镇方斗山),最低海拔154米(麻柳嘴镇梓桐坝),山岭海拔500-800米,相对高度300-500米.背斜低山自西向东是燕尾山、明月山、鲜家坪、桃子荡4条山脉;

向斜低山是石马、樵坪、石庙、龙岗、太和、清和6条山脉.背斜低山形成 一山三岭两槽 、 一山两岭一槽 或 一山一岭 地貌;

向斜低山分别形成低山坪顶或低山逆坡地貌;

丘陵则呈 坪 、 岭 、 丘 地貌;

河谷由沙洲、河漫滩及河岸阶地构成.全区共有大小河流98条,均属长江水系.长江一级支流有五布河、一品河、花溪河、鱼溪河、双河河、鱼藏溪6条支河. 3.气候条件 巴南区属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区中的盆地南部长江河谷区.主要气候特点是:热量丰富,冬暖春早,夏长秋短,霜雪极少;

雨量充沛,初夏有梅雨,盛夏有伏旱,秋季多绵雨,冬季多云雾,春季天气多变化;

全年日照少且季节分配极不均;

地域间气候复杂多样,差异显著.常年平均气温为18.6℃,平均气温最低的1月为7.9℃,最高的8月为28.9℃,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温-1.8℃,年积温6000-6800℃.全年日照时数1167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无霜期320-350天.主要灾害性天气为:干旱、低温、绵雨、暴雨、冰雹、寒潮等,其中干旱和暴雨是制约我区生态建设发展的主要因素. 4.土壤条件 巴南区土壤主要为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黄壤土、石灰土4个土类,6个亚类,73个土种,以紫色土和紫色水稻土为主,占总耕地的91.52%.森林土壤分三个土类,以酸性黄壤土为主,其次是中性紫色土和石灰性钙质土,土壤肥力一般是六至七级,PH值为5.5-7.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