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R30273052 2016-03-01

(2)落实水土保持补偿费的缴费情况;

(3)对水土保持危害点进行了排查;

(4)查看项目区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本工程特别把弃渣及料场作为本次验收工作的重点;

(5)查看工程的变更情况,针对变更情况,要求完成项目水土保持设计变更工作;

(6)对建设单位所做的水保措施给予肯定,建议建设单位尽快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根据主体工程设计报告、水土保持方案报告、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工程质量管理、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等资料,结合实地调查的本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及水土保持措施运行情况等,并以此为基础,经资料整编分析、专题讨论,于2019年1月完成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告表》. 项目区概况 (1)地形地貌 泸水市地形大势以一江两山为主体,地势北高南低,地处横断山脉南端的滇西纵谷区:东部碧罗雪山与西部高黎贡山夹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境内东西两大山脉纵横交错,高峰林立. 泸水市境内最高点为称杆乡的丫扁山峰,海拔4161.6米,最低点为上江镇的石头寨,海拔738米,相对高差3423.6米,形成了典型的 V 字型高山峡谷地貌景观.地表山峰林立,沟壑纵横,地势崎岖,以及 山高谷深,平地少 是泸水全境地貌的最大特点. 本项目位于泸水市上江镇大练地村,州职教中心以南,紧邻州残联.项目区周边为省道S228公路,交通便利.本项目场地相对平整,最高处位于西侧,海拔为818m,最低点位于东侧,海拔为811m,场地高差为7m. (2)地质 项目区处于强烈碰撞、挤压地带,境内高山坡陡,断层纵横交错,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危害严重.区内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构造线多近南北向.强烈的构造运动使岩体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特别是在怒江两侧深大断裂、多期活动断裂的附近,断层发育导致岩体极其破碎,风化作用较为强烈,为崩塌、滑坡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新构造运动在本区属于强烈抬升区,近代怒江大峡谷仍在不断下切,加剧了地质环境的不稳定性、脆弱性,有利于滑坡、崩塌等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进行.项目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区内无不良地质构造,稳定性较好,适宜工程建设. (3) 水文气象 项目区水系属怒江水系,项目区周边的河流主要包括怒江.怒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流之一,又称潞江,上游藏语叫 那曲河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它深入青藏高原内部,由怒江第一湾西北向东南斜贯西藏东部的平浅谷地,入云南省折向南流,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流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从河源至入海口全长3240km,中国部分2013km,云南段长650km;

总流域面积32.5万km2,中国部分13.78万km2;

径流总量约700亿m3,省内流域面积3.35万km2,占云南省面积8.7%. 本项目区东侧约50m处有一条人工修建渠道,本项目未占用该渠道. 泸水市属印度洋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主要受印度洋热带季风的影响,表现为干湿明显,同时受复杂的地形背景和大气环游的影响,地域差异明显,地形气候,地方性气候和局部性小气候十分突出,有 一江两山三气侯 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 之说,立体气候特别明显,从怒江谷底到山顶有亚热带,温带,寒带三个气候带,具有较典型的垂直气候带谱,气候垂直变化规律十分明显.六库年平均气温21.2摄氏度,年降水量950毫米.项目区20年一遇最大日降雨量为113.4mm,最大1h降雨量为56mm. (4) 土壤 泸水市土壤,依据自然环境因子和成土母质的差异共划为9个土类,14个亚类、9个土属,29个土种.其垂直分布规律是,高黎贡山东坡,海拔738~1500m为褐红壤;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