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颜大大i2 2015-04-06

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

③不少于100个字.(6分) 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 【答案】示例: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坐在十八级台阶上,四顾茫然,未来的路在哪里?成人仪式后,他的心空荡荡的,没了着落.月色溶溶,树影婆娑.他瞥见一排蚂蚁慢慢往上爬,俯下身,细细数着这些负重前行的 勇士 ,久违的感奋漫过全身,他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社会传播过程要求至少有两个人.他们结成信息分享关系,共享一套信息符号.结成传播关系的目的是寻求信息、劝说、传授、娱乐或其他.目的不同,参与者的角色也不同.比如,追求娱乐的人愿意 悬置怀疑 ;

预料对方会劝说的人将加强防范.然而,无论扮演什么角色,参与者总是要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编制信息代码,将他编制的符号发送给对方.我们将这样的传播行为称为A类传播行为.白纸黑字的符号可以长期保存,手势或面部表情或讲出来的话则稍纵即逝.无论时间长短,在传播过程的某个时刻,这些符号都独立存在,脱离了参与传播的双方. 接受讯息的参与者,将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决定是否接受对方发出的符号.如果接受,他就按照自己的认知地图对这些符号进行加工.我们将这种行动称为B类传播行为.第二个参与者也可能要进行编码,这些编码多半是非正式的、无意的,可能是面部表情,也可能是其他信号,表示有没有兴趣、是否相信、是否理解等的信号;

第一个参与者对第二个参与者的信号进行解码,将其当作反馈.如果情况需要,第二个参与者还可能进行正式的编码,发出这些符号,转而进行A类传播行为;

反过来,第二个参与者的A类传播行为又可能引起第一个参与者的B类传播行为,如此等等,循环往复. 换言之,任何讯息都不能直接引起一望而知的外显行为.如上所述,讯息不像电流,电能沿电线流动,抵达灯泡,灯泡随即发亮.诚然,有些反应嵌入本能,近乎自动;

例如,一听见汽车喇叭声,一听见 失火了 的呼喊,我们很快就做出反应.然而,即使这些快速反应也要经过一些中间步骤.首先我们要听到那样的声音,然后我们要对它进行解释: 他是在对我鸣喇叭吗? 哪里着火啦? 外在符号影响行为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改变形势在他心中的印象.外来符号到达时,如果接受者决定利用其中的讯息,他首先要加工这一讯息,加工的根据是他储存的形象;

一般地说,产生的结果可能有几种:证实既存的构想,稍许修正原有的界定,或澄清原来不清楚的地方.就像改变信仰一样,彻底改变原有观念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然而,改变信仰的现象的确时有发生;

同样,感觉突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比如,听说自己的房子着火时,脑海里对情况的感觉就会突变,迅速的反应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7.下列对文中A类传播行为和B类传播行为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编制信息代码并发送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决定是否接受并加工对方发出的符号. B.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编制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调动各种技能接受符号. C.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和资源编制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决定是否接受并加工对方发出的符号. D.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编制信息代码并发送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调动各种资源接受符号.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传播过程中的双方结成信息分享关系,第一个参与者是讯息的传播者,第二个参与者是讯息的接受者;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