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麒麟兔爷 2015-02-14

三、阅读理解(11~25题):下面给出一些语段和短文材料,仔细阅读分析,选出与所给语段或材料内容最相符合的选项. 11.或许,作为一个翻译,一个以在两种语言之间搬运信息为职业的人,最无奈的事情,不是感到不同语言之间的鸿沟无法弥合,而是发现大多数生活在单语体系中的人,看不见那条鸿沟的存在,看不见翻译者为了沟通所做的上穷碧落下黄泉般的挣扎.或许有的人从未意识到,萌发于一片有限的特定土地上的语言,有时是无力为异域事物命名的. 作者意在通过这段文字强调: A.不同语言之间的鸿沟无法弥合 B.不同语言有时无法一一对译 C.人们往往无法认同翻译的辛苦 D.翻译工作很难得到人们认同 12.人类一直就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生活,即使万一猜到了,也肯定不知道如何去实现最好的生活,即使碰巧猜到了什么是实现最好生活的条件,也一定做不成,这是一个难以置信的事实,但确实如此,根本上说,这是因为,人类的好事需要普遍合作,而人性的缺陷总是使任何普遍合作成为泡影.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实现最好的生活是人类追求的目标 B.只有普遍合作才能实现人类的美好生活 C.人性的缺陷使人类无法达到最好的生活 D.人性具有反合作的缺陷 13.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曾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在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 这段话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中国在孩子的计算能力方面教育很成功,效果很明显 B.中国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 C.中国应重视孩子在创造力、想象力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D.中国孩子比较务实,重视智力开发,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 14.中国 管理学本土化 研究要运用质性研究方法.由于质性研究不像量化研究那样有明确的程序与路径可循,开始时做起来头绪纷繁,费时费力,这对于惯于量化研究和逻辑实证研究的研究者而言,困难更大.这就使一些研究者放弃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中国 管理学本土化 研究,而去做一些研究路径比较固定、研究范式较为清晰、发表论文较为快速、同时更能获得国际期刊编辑青睐的研究题目.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中国 管理学本土化 研究: A.要突破量化研究的范式 B.要克服急功近利思想 C.要有明确的程序与路径 D.要更加注重质性研究 15.包明德谈到,孔子及儒学是中华文化的构成元素,但并非惟一的元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源远流长,弘扬古代文化为的是同现代文明对接,并实现科学转化,中华文化中很多不同的思想同样有利于现代的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在文化姿态上不能独尊儒术.他还提出,弘扬孔子思想也须注意避免文化思想上的悖论.比如 五四 运动中的启蒙思想成果是我国文化发展中的先进因素,对此也应予以合情合理的阐释. 作者主张 在文化姿态上不能独尊儒术 ,并非因为: A.儒家思想与五四启蒙精神是格格不入的 B.儒家以外的古代思想流派也有合理成分 C.儒家思想不是尽善尽美的 D.儒家思想应该作科学的分析鉴别 16.大学的真正自治,是中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第一步,自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一个自治的教学和学术共同体作为一个充分的自为者,不仅有建立自己的宗旨、品格、学术与道德标准和荣誉的必要,而且也有联合其他大学共同捍卫大学的声誉、学术和道德标准的动力,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中国大学和学术界种种腐败以及更为普遍的灰色学术,才会失去所以滋生的土地和庇护的依靠.中国大学就能走进它们从来就没有进去过的象牙之塔.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中国如何才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B.中国大学真正自治的重要性 C.中国学术腐败和灰色学术产生的根源 D.中国大学如何才能摆脱象牙塔的限制 17.近日,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癌症研究所和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在独立进行的研究活动中,从多种人体癌细胞中分离出了单独的基因,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了这些基因可以使人体正常的健康细胞发生癌变.多年来,基因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一直认为,可以通过改变这种基因的办法来使癌细胞转变为正常细胞.现在,他们果然找到了这种基因,从而使人们在战胜癌症的进程中又前进了一大步. 下列说法符合上文意思的是: A.这些基因的发现是不同的研究机构相互合作的结果 B.这些基因能够对癌细胞进行修复,因此可以成功的医治癌症 C.科学家们发现了这些基因,因而成功地克服了癌症 D.科学家们的这一发现在人类攻克癌症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18.我们以往所理解的 现代化 概念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局限于表层经济现代化,这也是迟发展国家长期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在物质层面上求变的欲望很强,而在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上却是文化守成主义的,这种状况对于现代化实际进程的影响自不必说,它对于学术的影响是导致知识的流俗化.不断地更换新词语,在新词语的装潢下重复古老的思想观念,结果是词语和口号不断地更换而社会精神气质则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现代化应包括物质的、制度的、观念的三个层面 B.片面理解现代化是迟发展国家长期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C.物质层面的落后现状是迟发展国家片面理解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D.片面理解现代化会导致知识的流俗化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第19~22题. 跟电视一样,收视率对中国的电视和广告行业而言,是个地地道道的舶来品,在中国的应用不过短短二十余年.由于这是一个全新的行业指标,因此不仅国内开展此类业务的经验还有待摸索和积累,而且对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专家和机构也少之又少.如此一来,在当前收视率已经被看作电视、广告行业的通行货币的情况下,促进收视率调查的公开、透明和公平,就显得尤为迫切.根据美国、英国等开展该项业务较早的国家的经验,要真正实现收视率调查的公正、可信,不仅需要收视率调查机构本身的科学方法和诚信态度,更需要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调控及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而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通过一组报道,让更多公众知道了收视率这个行业术语,了解了收视率调查的方法,未尝不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另一方面,在获得了准确可信的收视率后,更为重要的恐怕是如何看待和使用收视率.说到底,收视率只是一个可供行业参考的数据,任何对其本身的攻击都只是 ,而如何将它用得科学、用得合理,却完全关乎从业人员的态度. 实际上,与收视率一样,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点击率、电影票房、图书销售量、剧院上座率等等一系列数字,也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俨然将成为衡量文化产业各门类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殊不知,文化产品质量的优劣,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却远不是几个简单的数字就可以量化评估的.一味地追求与商业利益挂钩的数字效应,不仅不能反映产业发展的真实面貌,还难免使产业发展走向歧途.从这个意义上说,收视率造假事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不仅要警惕 惟收视率是瞻 ,更要警惕整个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 惟数字是瞻 . 19.第1段意在阐述这样一种观点,即: A.保证收视率公正可信的前提是了解收视率调查方法 B.现在我国亟需促进收视率调查的公开、透明和公正 C.目前在收视率调查方面我国仍需借鉴英美等国经验 D.只有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监控才能保证收视率的真实 20.关于收视率,下列哪项与本文不符? A.收视率在我国是一个........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