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AA003 2015-01-20
第三单元 化学基本理论 第13讲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1年海南高考)

三、非选择题 12.(2010年全国高考)A、B、C、D、E、F、G、H和I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它们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具有如下性质: ①A、B、E、F、G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I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D、H不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色;

②A和I相遇产生白色烟雾;

③B和E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④将红热的铜丝放入装有B的瓶中,瓶内充满棕黄色的烟;

⑤将点燃的镁条放入装有F的瓶中,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瓶内壁附着黑色颗粒;

⑥C和D相遇生成红棕色气体;

⑦G在D中燃烧可以产生E和H2O;

⑧将B和H在瓶中混合后于亮处放置几分钟,瓶内壁出现油状液滴并产生A.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_中烟雾的化学式是_ (2)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C的化学式是_D的化学式是_ (5)⑦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H的化学式是_ 13.短周期元形成的常见非金属固体单质A与常见金属单质B,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C,C与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和气体E,D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E在足量空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体G,G在大气中能导致酸雨的形成.E被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 收得到无色溶液F.溶液F在空气中长期放置发生反应,生成物之一为H.H与过氧化钠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相似,其溶液显黄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单质A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 (2)B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G与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可生成消毒杀菌剂二氧化氯.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_当生成2 mol二氧化氯时,转移电子________mol (4)溶液F在空气中长期放置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为: (5)H的溶液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现象为_ 14.以下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C形成的18电子分子的结构简式是_ (2)E在D2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 (3)2 g B2A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A2D和BD2,放出99.6 kJ热量,写出B2A2燃烧热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4)表中有两种元素分别和D形成两种化合物X、Y,X、Y摩尔质量相同、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相同、分子中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是_按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填写) (5)E、F、G、H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用离子符号表示) 第三单元 化学基本理论 第13讲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C 解析:C中电子数等于质子数为53,错误. 2.D 解析:W、X、Y、Z这四种元素分别为C、O、Na、S.D项,CS2不溶于水,错误. 3.A 解析:由题意,砹在周期表中与碘同主族且相邻,故它的性质与碘具有相似性,但它的非金属性应比碘弱.HAt的稳定不如HI,故选项A错误;

碘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则砹也应溶解;

AgI不溶于水,则AgAt也不溶于水;

碘是紫黑色固体,根据相似性砹也是有色固体. 4.B 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Y是同周期半径最小的,A错;

非金属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强,C错;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从上到下减弱,位于Z上方的O元素的氧化物为H2O是最稳定的,D错. 5.D 解析:判断出三种元素依次是C、Na、Si,A中C与Si形成共价化合物;

B中CH4比SiH4稳定;

C中原子半径大小是Na>Si>C;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