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飞鸟 2015-01-16
安学勤,女,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工作经历

1988 新西兰 Canterbury大学毕业

1988 ~

1990 美国加洲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学习

1990 ~

2001 回国, 到兰州大学工作,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

1994 ~

1995 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科研,访问教授

1997 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科研,访问教授

1997 ~

1998 德国 Bayreuth 大学高访,访问教授 2001~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 从事专业 生物物理化学 研究方向 智能药物载体,生物流体相平衡,胶体化学 研究兴趣

1、智能纳米药物载体 药物与载体相结合形成药物载体系统后,药物的吸收和分布不再由药物本身决定,而是受到载体的理化性质的影响.根据临床要求选择适当的载体材料,不仅可以将药物输送到靶器官,而且对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理活性也起到有益的作用.我们的目标是:综合运用现代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热敏磁性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结构与性质.用生物大分子为药物载体,采用超临界微乳液和常压微乳液软模板制备热敏-靶向纳米药物载体.

2、人体胆汁相平衡及胆结石体外溶解 由于现代饮食结构的改变,胆石症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探索胆固醇结石成因,寻找溶石途径对于胆石症的防止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的目标是用热力学的方法,相图为研究手段,研究生物流体相平衡,通过对模拟人体胆汁相平衡的研究探索影响人体胆汁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3、酶催化反应 1)微乳液中:微乳液具有热力学稳定性、光学透明性、组成灵活性等特点,微乳液有望成为生物转化的通用介质.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纳米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我们的研究目标是探讨微乳液的微观结构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2)超临界流体中: 超临界流体技术是近二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环境友好"的工业技术,在国内外受到广泛的重视.在超临界流体中的酶催化反应具有非常大的工业应用前景.我们的目标是寻找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和微乳液形成的条件,考察微乳液在超临界状态下影响酶催化反应的主要因素.

4、复杂流体相平衡与临界现象 文献报道有关三元微乳液体系临界行为的理论和实验存在重大分歧.我们的目标是探讨微乳液体系的临界行为的客观规律,为微乳液体系的临界理论的完善提供可靠的依据. 现有的研究链分子溶液临界指前因子与链长普适关系不够令人信服,不同实验之间的背离显著.我们的目的是观察和总结出新的更普适的链分子溶液的临界规律. 在研究项目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上海纳米专项研究等多项研究项目. 主要研究成果 近年来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 包括 J. Phys. Chem;

J. Chem. Phys;

Chem. Phys. Letters;

J.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Phy. Chem. Chem. Phys.等国内外著名杂志.多次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申请专利6项(已公开). 获奖情况: 1998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8年获发表《SCI》论文数全国个人排位第二名, 2000年获包钢优秀教师奖, 2001年获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5年获南京市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