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会说话的鱼 2014-10-03

十二五 发展回顾

第一节 主要成就

一、产业规模大幅增长,结构持续优化 信息产业规模大幅增长.2015年,广西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成为广西新的2000亿元产业.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54亿元,同比增长27.7%;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20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首次超过全国平均. 十二五 期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362亿元,是 十一五 的1.5倍,年均增长6.2%(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2015年电信业务总量完成603.3亿元,同比增长29.2%;

电信业务收入完成292.5亿元,按可比口径测算增长5.9%. 信息技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十二五 期间,广西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进一步发展,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逐步形成软硬兼备、相辅相成的产业结构.广西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生产电子计算机产品、通信设备产品、医疗电子产品、家用电子产品、电子元器件产品、太阳能光伏产品以及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产品、电机产品、汽车电子产品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品涉及交通、电力、旅游、酒店、教育、医疗、城市综合管理等多个领域,全区软件企业有200多家. 电子信息产业形成集聚优势.已初步形成以北海至桂林的高速公路为主轴,以北海、南宁、桂林3个城市为区域中心的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北海、南宁、桂林3个市,3个市的工业总产值占全行业约85%.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南宁、桂林、北海、柳州4个城市,4个市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约95%.梧州、柳州、贺州等市电子信息产业也正在发展壮大,产业特色鲜明.其中,梧州以生产手机主板、整机及笔记本等基础电子元器件为主;

柳州以汽车电子、数字装备为主;

贺州以生产铝电解电容器、电极箔等电子产品为主.

二、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人才培养初具成效 多层次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建成. 十二五 时期,广西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截止2015年,广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641家,其中电子信息类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3家,占比达到17%.为重点支持发展电子信息、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西共下达科技计划项目81项,经费2070万元.广西通过采取部区共建、校企联建等多种方式加强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创业创新平台初见规模,共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重点实验室7家和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电子信息产业相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排名第四. 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卓有成效.广西实现全国专利信息领军人才零突破,其中1人被评为全国专利信息领军人才、2人被评为全国专利信息师资人才,58人获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15人获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资格.广西海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高校合作为在校学生提供培训,已培养超过2000名信息技术相关人才.

三、信息化应用亮点频现, 互联网+ 成果凸显 互联网+ 取得显著成果.在制造业领域,广西建成国内首个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东风柳汽、柳工、糖网、三金、立白等16家试点企业获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桂林和柳州成为国家级 两化 融合试验区.在电商领域,大力实施 电商广西、电商东盟 工程,2015年广西实现4420亿元的电商交易额,同比增120%.广西糖网、中国茧丝交易网、中国凭祥红木交易网等一批行业网站成为国内的领军企业.在农业领域,广西目前已经建成农业生产指挥调度、农产品质量追溯、农情调度、农业信息采集报送等一系列农业应用系统,如柳州鹿寨县呦呦鹿鸣精品葡萄示范区基本实现精准化生产.在物流领域,初步建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成为全区服务业增长亮点,为广西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取得良好进展.广西南宁、柳州、桂林、贵港、柳州市鱼峰区、钦州和玉林已被列入国家 智慧城市 试点名单,南宁、桂林、梧州被列为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广西联通与华为、中兴通讯、大唐电信、上海贝尔等硬件、软件及集成支撑开发企业在内的75家企业,共同成立广西联通智慧城市产业联盟.中国电信与区政府、14个地市政府均签订了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打造的 爱城市 智慧城市一站式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已覆盖柳州、南宁等八个地市.南宁市旅游局与中国移动南宁分公司签订了南宁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助力广西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建设.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