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赵志强 2014-05-23

一、规范、科学、高效和紧急处置指挥体系,使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做到领导一元化、决策科学化、保障统筹化、防范系统化,进一步增强综合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特制订本预案. 1.3 工作原则 (1)维护稳定的原则.高校是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各种敌对势力争夺、攻击的重点.因此,自觉维护稳定是处置好各类突发事件的首要原则.要以稳定为大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感性应对突发事情的发生.无论发生何种情况,都必须从维护稳定大局出发,千方百计防止事态扩大,把损失和影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确保学校的稳定. (2)依法办事的原则.在紧急突发事件发生后,应迅速判明其性质,用不同的方法,依法处理不同的矛盾.遇到难以定性的问题,决不轻易下结论,以防激化矛盾.对触犯法律的不法分子,交司法机关处理;

对犯有严重错误的学生和教工,按有关规定处理. (3)快速反应的原则.一旦发生公共突发事件,学校应急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在迅速赶往事故现场的同时,作出是否启动应急预案.校总值班、保卫处值班人员、保安负责人必须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在校总值班人员的协调下,进行有效处理,并视情况报学校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或拨打

110 、

120 、

119 急救电话. (4)齐抓共管的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全校各单位、各部门必须在校党委的统一指挥下,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全力以赴,妥善处置. (5)妥善处置的原则.各项工作做早、做细,尽可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解决在校园内部. (6)以人为本的原则.如发生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务必组织力量,全力抢救伤亡人员,保障人员安全. 1.4 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所称的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演变过程和发生机理,按照国家分类方法,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六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防汛防台、地震灾害、气象灾害等;

(2)人为事故灾害:主要包括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火灾火险事故、爆炸事故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等;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政治性的群体性大规模聚集、游行示威事件、重特大刑事案件等;

(5)考试安全事件:主要包括考试试卷、答案被泄露、被盗、被蓄意破坏等事件,有组织集体作弊事件等;

(6)其它危及学校、师生员工安全的重大安全事故.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2.1 组织体系 坚持党委的统一领导,校党委全面负责应急工作,分管校领导负责具体指挥应急工作,学校党办、校办负责协助领导落实应急工作,形成由学校各有关部门、各单位组成的 测、预、防、抗、救、援 相互协作的应急指挥机构,制定出各类事件的应急预案. 2.2 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处置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 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党委书记、校长为各类突发事件的第一责任人,并兼任应急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党委副书记 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 副校长 组员: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宣传部、学生处、教务处、人事处、保卫处、后勤综合处、财务处、工会、团委、体育教学部、研究生部、古北校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信息技术中心、国际经贸学院、商务外语学院、金融管理学院、法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会展与旅游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国际与继续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国际交流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的负责人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及时掌握、分析各类信息,研究确定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决策,负责突发事件的协调及其相关组织管理工作. 2.3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1.政治稳定工作.(党委办公室) 2.协调工作.(校长办公室) 3.刑事、治安、消防工作.(保卫处) 4.医疗、卫生、防汛防台、中毒、安全生产工作.(后勤综合管理) 5.学生哄闹、罢课,考试事件处理等.(教务处) 6.涉及学生的相关各类事件.(学生处) 7.侵害外教、华侨、港澳台同胞人身等事件.(国际交流处) 8.留学生的安全工作.(国际交流学院)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 执行校公共突发事领导小组作出的各项决定,负责公共突发事件的协调及相关组织管理工作,督促检查物资、防范、宣传、教育工作,及时掌握、分析重要信息并提出处理意见报校领导小组,承担各灾种、事件具体实施办法的制订、修订工作. 2.4 职责分工 (1)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统一部署、指挥突发应急事件;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