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NaluLee 2013-07-11
今日总评:

第一篇 证券市场

2 1 机构自救难破资金困局 市场决定性因素陷入短缺

2 2 焦点话题:上市公司2003年报疑似瑕疵报告一览

3 3 谢百三:主板二板大扩容 基金股民全线大撤退

9

第二篇 国际形势

10 1 中国商务部: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工作取得进展

10 2 谁在阻碍中国成为 市场经济国家 ?

10 3 中国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 已涉及637起反倾销案

14

4、纽约市场原油价格继续下跌 降至一个月来最低

15

5、德工业协会警告:油价飚涨将严重威胁德国经济

15

第三篇 宏观走势及政策

16 一 宏观局势

16 1 外管局:去年末我国外债余额1936亿美元

16 2 专家:未来气候变化将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16 二 货币政策重大事件及评论:

17 1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再念贷款风险管理紧箍咒

17 三 财政政策重大事件及评论:

17

第四篇 产业形势

17 1 农凯案曝光关联贷款漏洞 上海银监局紧急预警

17 2 1000亿车贷 覆水难收 银监会六月清查车贷

18

4、中石油杀手锏 98#之争时间战升为价格战

21

5、工行拨备缺口巨大 国家注资不可避免?

21

6、TCL公告揭内幕:汤姆逊巨亏 享用专利未成

23

7、电荒 洗劫 大半个中国 祸起行业垄断?

24

8、银监会官员: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率15.

19%

29

第五篇 区域研究

30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透露 中国拟划8大经济区

30 2 国家开发银行振兴东北 百亿信贷支持辽宁

30

第六篇 市场热点板块关注及评论

31

1、台商许文龙内地基地探查: 绿色 台商的裂变

31

2、 南水北调 工程两大焦点 水价上涨与资金之忧

32

3、国资委6家央企试点董事会 老板加婆婆 隐退

35

4、孙玮执掌权棒 瑞士信贷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的QFII

36

5、三九重组迷雾 是成功范例还是成本高昂的教训?

38

第一篇 证券市场

1 机构自救难破资金困局 市场决定性因素陷入短缺 谁都知道资金对股市而言意味着什么.然而,正是这个对市场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现在却陷入了短缺. 资金困局 最先感受到资金短缺的无疑是券商.一纸严控国债回购风险的指令让券商失去了资金腾挪最重要的一个渠道,填补各种漏洞成了部分券商最近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而股市与债市的双重下跌,又使得券商的这种填补努力变得格外的艰辛. 如果说券商资金面出现紧张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基金资金也开始吃紧则多少有点让人感到意外了.事实是基金的资金面也亮起了黄灯.海通证券(101605)(相关,行情,个股论坛)研究所在他们最新一期的研究报告中称,自从股市4月份开始回落至今,开放式基金的首发规模以每周10亿元以上的速度下降,部分基金管理公司已经把首发目标定位在20亿元左右.这与前期首发规模动辄百亿形成了鲜明对比.从最近几周的情况来看,首发规模下降的速度出现了加快的迹象.20亿元首发规模,对部分基金管理公司而言,已经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仅如此,开放式基金的赎回压力也令基金管理人头痛不已.后续资金跟不上,现有存量又出现萎缩,这就是目前基金面临的资金难题. 与机构资金捉襟见肘相对应的是,新股发行出现了明显的提速.进入6月份,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的发行全面启动.从近期的发行情况来看,基本符合市场每日一股的推测.有关数据显示,今年3月以来,沪市新股上市速度基本保持在每月10只左右.如果这个数据在未来不发生改变的话,那么6月份新股发行大提速将是板上钉钉的事. 机构突围 一方面是新股发行的提速,另一方面则是资金的失血,而机构目前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相对不利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寻求自救式突围几乎成了机构们的一致行动.这种突围有着相同的模式,那就是减仓. 融资渠道的匮乏是券商永远的痛,而灰色融资方式又经不起宏观政策的任何风吹草动.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讲,券商的突围多少带有一点悲壮的色彩.这种突围首先从各自的重仓股入手,市场表现则是券商重仓股的集体沉沦.券商重仓股一度成为投资者避之唯恐不及的对象.有券商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私下交流时也坦言,清理重仓股获得的资金基本上都用来应对偿债需求.部分券商资金面的紧张可见一斑.对于个别券商而言,这种突围则显得更为被动,重仓个股高台跳水甚至给人以壮士断腕的感觉. 尽管基金的调整显得相对主动一些,但由于持仓结构的高度雷同,这种调整同样要付出不小的代价.为应对后续资金缺乏以及流动性需求,基金纷纷调低了自己的仓位.有数据显示,最近几周,基金的仓位出现了持续的降低,平均减仓比例达到了4%.这从近期核心资产股的整体低迷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基金对仓位的调整同时还有结构上的考虑.对于一些受宏观调控影响比较大的上市公司,基金的减仓是不遗余力的.某基金策略分析师这样认为. 等待契机 机构为了破解资金困局,可以说使尽了浑身解数,但这种依靠多杀多来实现的突围能达到解困目的吗? 仅仅依靠市场力量和机构自救来破解资金困局,显然是不够的.在一个预期已经降低的市场,彼此减仓只能使已经绷紧的资金链条变得更紧.这不利于市场的后续发展.有资深市场人士不无担忧. 最近的市场走势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多杀多所造成的后果.在机构纷纷进行仓位调整的背景下,市场面对的套现压力可想而知.每一次反弹都成为机构减仓的良机,这也是为什么近期市场迟迟没有反弹,以及即使反弹高度也有限的重要原因.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随着做多能量的不断消耗,市场有重新陷入长时间调整的危险.去年底以来好不容易形成的良好局面将丧失贻尽.这显然不符合市场各参与主体的利益. 如果说市场本身风险比较高,那么重新陷入调整也没必要大惊小怪.但问题是目前市场风险已经大幅降低,市盈率降至历史低位,包括升息预期在内的宏观调控因素通过下跌得到了消化,在年线附近逢低买入盘也开始变得活跃起来.如果纯粹是由于资金面的问题而使市场重新陷入长时间的调整之中,这多少会让人感到有点无辜. 目前位置对场外许多资金而言是具有吸引力的,市场可能只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让机构重新树立起信心的契机.如果这个契机出现的话,市场重拾升势应该不是问题,资金困局可能也将迎刃而解.某券商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这样认为.问题是,这个契机什么时候才会出现?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