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戴静菡 2013-06-22
目次前言 Ⅱ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3

4 分类、命名和标记.4

5 要求

5 6 试验方法.11

7 检验规则

13 8 产品标志及随行文件.14

9 包装、运输、贮存

15 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用材料与附件标准

17 附录B(资料性附录)常用密封胶条种类及适用范围.20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铝合金门窗型式检验典型试件立面形式及规格

21 附录D(资料性附录) 铝合金门窗产品使用说明书的主要内容

23 参考文献

24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和GB/T 20001.10-2014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8478-2008《铝合金门窗》,与GB/T 8478-200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第1章范围中增加了 本标准不适用于防爆门窗 ;

――删除了门窗 遮阳性能 、 遮阳系数 的术语和定义(见2008版的3.

2、3.3);

――增加了门窗保温性能、门窗隔热性能、门窗太阳得热系数、普通型门窗、隔声型门窗、保温型 门窗、隔热型门窗、保温隔热型门窗、耐火型门窗、门窗反复启闭耐久性的术语和定义(见3.2~ 3.11);

――将 门、窗按使用功能划分的类型和代号 (见2008版4.1.2)改为 门、窗按主要性能划分 的类型和代号 (见4.1.2);

并将2008版的 表1 门的功能类型和代号 与 表2 窗的功能类 型和代号 合并,改为 表1 门、窗的主要性能类型及代号 (见表1);

表1中将2008版表1 和表2中的 遮阳型 改为 隔热型 ,并增加了 保温隔热型 和 耐火型 ;

――修改产品标记方法,由原来门、窗统一的一种标记方法(见2008版4.2.2),改为 外门、窗 和 内门、窗 两种标记方法(见4.2.2);

――修改铝合金型材基材壁厚及尺寸偏差的规定,提高了外门窗型材的基材壁厚和尺寸偏差要求, 增加了内门窗型材基材壁厚和尺寸偏差要求(见5.1.2.1);

――将 铝合金型材表面处理层厚度要求(见2008版表5) 改为 铝合金型材装饰面表面处理层 适用范围及厚度要求,并按外门窗和内门窗分别规定表面处理层适用范围及厚度要求(见表4);

――修改5.1条标题 材料 为 材料与附件 ,并将对 玻璃 (见2008版5.1.4)的一条要求改 为五条要求(见5.1.3.1~5.3.1.5),且分别按照保温型、隔热型、保温隔热型和耐火型门窗提 出对玻璃的要求;

――修改5.1.5密封及弹性材料要求,内容扩充为六条(见5.1.5.1~5.1.5.6),其中增加了耐火型门 窗用密封胶和密封胶条的要求;

――修改5.2条标题 外观 (见2008版5.2)为 外观及表面质量 (见5.2);

――修改5.3.1规格内容,增加 规格系列 (见5.3.1.1);

单樘门窗中增加 优先采用GB/T

30591 规定的常用标准规格门、窗尺寸(见5.3.1.2);

――修改5.3.2.1门窗及框扇装配尺寸偏差中内容:将 门窗宽度、高度构造内侧尺寸 、 门窗宽度、高度构造内侧尺寸对边尺寸之差 (见2008版表7)分别改为改为 门窗宽度、高度构造尺寸 、 门窗宽度、高度构造尺寸对边尺寸之差 (见表6);

增加对角线尺寸之差;

――5.5构造要求中增加了: 应根据门窗的功能和设计使用要求设置童锁、防坠落、防夹手等安全性装置 要求(见5.5.2);

宜根据门窗的功能和设计使用要求设置微通风、防蚊纱、披水板等功能性装置 要求(见5.5.3);

门窗下框不宜开设贯通型安装孔 要求(见5.5.5);

隐框窗构造的玻璃下端设置托条的计算和构造 要求(见5.5.6);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