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onven 2012-12-17

62 ℃ 时,调节通风口,保持料温

58 ℃~62 ℃

10 h.之后,通风降温,保持料温

48 ℃~

52 ℃

4 d~6 d. 6.5 基料发酵标准 发酵后的基料应呈咖啡色,无氨味、霉味、酸味,含水率为 60%左右,pH值为 7.5 左右. 播种 7.1 基料进棚 将发酵好的基料均匀分配到各层床架或菌床上,上下抖松,整平料面,厚度

18 cm~20 cm. 7.2 播种方法 菌种应符合NY/T 1742的规定.当料温稳定在

28 ℃左右时,开始播种.麦粒菌种播种量为750 g/O,采取层播结合穴播方式,每10 cm 基料播

1 层菌种,播种

2 层,播后轻轻压实. 7.3 播种后管理 温度控制在

24 ℃~26 ℃.播种

1 d~3 d 棚内相对湿度控制在 80%左右,黑暗培养.播种3 d 后至覆土前,棚内湿度控制在 70%~75%.宜多通风促使菌丝向料内生长.菌丝长至培养料2/3时,进行搔菌,搔菌时轻拨抖动基料表层. 覆土 8.1 覆土材料 覆土材料应土质疏松,具有较强持水能力,通气性好,不含有病原菌和害虫. 8.2 覆土制备 将土块打碎,每立方米覆土拌 1% 的细石灰粉,调整覆土的pH为8.0 左右、含水率为 20% 左右,覆盖塑料薄膜,闷堆消毒

48 h. 8.3 覆土方法 将制作好的覆土均匀盖到基料上,厚3cm 左右. 栽培管理 9.1 吊菌丝 覆土

2 d~3 d 后,喷水调节土层水分,以土层稍黏手,水分不渗入基料为宜.喷水应选择室温低于25 ℃ 的时段,轻喷、匀喷,每天喷

4 次~5 次,每次喷水量 0.7 L/O~0.9 L/O,通风调湿后再关闭门窗吊菌丝.调水3d后,早、晚适当进行小通风,每次通风

30 min. 9.2 喷结菇水 当菌丝长到覆土缝隙中时,加大通风,适当进行喷水,气生型菌株的菇床总用水量为 2.2 L/O~ 2.7 L/O,贴生型菌株的菇床总用水量为 3.1 L/O~3.5 L/O.水要在

2 d内喷完,每天喷

4 次~5 次,以达到土层最大持水量,细土层发亮,水不渗入基料为宜.喷水后菇棚要大通风 2d,在此期间不喷水. 9.3 喷保菇水 当大多数菇蕾长至

2 mm~5 mm时,喷保菇水.气生型菌株的菇床总用水量约 2.7 L/O,贴生型菌株的菇床总用水量约控制在 3.6 L/O,应在

1 d~2 d 内分多次喷完,以达到土层最大持水量或有少量水渗入基料内为宜. 9.4 喷转潮水 采菇后,剔除残柄,适当补土,稍微减少喷水量,养菌

2 d~4 d,然后逐渐加大喷水量,使下茬得到适宜水分后尽快转茬.一般喷水量为 2.0 L/O~2.5 L/O,2 d 内分

4 次~5 次喷洒.之后喷水直至下一潮双孢蘑菇原基形成,再喷结菇水. 9.5 控温 出菇期间,大棚温度控制在

12 ℃~25 ℃ 范围内. 9.6 通风 出菇期间,应加强通风换气,同时要保证菇棚要求的空气湿度.温度低时中午通风,温度高时早、晚通风.菇小、菇少时少通风,菇大、菇多时多通风.每次喷水之后,应进行

2 h~3 h 的通风排湿,控制菇面无水滴. 病虫害防控 10.1 防治原则 采取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方针,优先使用农业防治、人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必须使用农药防治时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8321 和NY/T

1276 的规定. 10.2 主要病害防治 10.2.1 褐腐病防治 发病时及时挖掉病菇和菌丝块,停止喷水,喷洒 50% 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 和NY/T

1276 以及农业农村部公告禁止使用农药品种的规定. 10.2.2 褐斑病防治 发病时小心清除感病子实体,防止病原孢子的扩散,停止喷水,喷洒 50% 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