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向日葵8AS 2019-12-02
浚政〔2016〕14号 浚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人民政府各部门: 《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浚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6年11月8日 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 规划纲要序言根据《中共浚县县委关于制定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主要阐明 十三五 时期浚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纲要》集中体现了全县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是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全县各级各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县政府将通过实施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保障《纲要》目标任务完成.

第一篇 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第一章 十二五 发展成就 十二五 时期,是我县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主动适应新常态,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在各个领域取得明显进步,为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十二五 时期,经济增速稳定在合理区间,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全县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96.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68.2亿元,累计增长72.3%,年均增长11.5%,其中,一产由24.5亿元增长到30.3亿元,增长21.8%,年均增长4%;

二产由51亿元增长到93亿元,增长102.7%,年均增长15.1%;

三产由20.8亿元增长到44.9亿元,增长57.9%,年均增长9.6%.人均生产总值由15595元增长到25543元,增长58.9%,年均增长9.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亿元增长到6.01亿元,增长2倍,年均增长24.6%.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由157亿元增长到445亿元,增长183.4%,年均增长2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2.8亿元增长到45.4亿元,增长近1倍,年均增长14.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由55亿元增长到111.6亿元,增长103.2%,年均增长15.2%;

各项贷款余额由45.3亿元增长到95.9亿元,增长111.5%,年均增长16.2%. 经济转型明显加速.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逐步提升.产业结构由25.4:53:21.6调整为18:55.3:26.7.三产占比提升5.1个百分点.农业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全县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增,粮食总产达到104.7万吨,连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建成50万亩高标准粮田,粮食高产创建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整建制高产创建试点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王庄核心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全面铺开.实现红旗渠精神杯二十连冠.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49.9%,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生猪肉羊优势区域县.工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40.4亿元增长到90亿元,增长113%,年均增长16.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94家增至121家,增长28.7%.食品家居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国家食品工业强县、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成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积极承办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石雕之乡,历史名城影响力、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接待游客由683万人次增长到1349.4万人次,增长97%,年均增长14.6%;

旅游综合收入由5513.4万元增长到1.1亿元,增长1倍,年均增长14.9%.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等业态迅速崛起,家政、养老、中介和生活保健等服务业逐步走向专业化.两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6.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1亿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42个,入驻企业达到98家,安排就业4.6万人,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55亿元,连年受到省政府表彰,先后被评为十快产业集聚区、先进产业集聚区、一星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累计完成投资11.2亿元,实施项目26个,入驻企业32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8亿元. 城乡发展明显协调.县城建设加快推进.投资16.7亿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黎阳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浚州公园、浚县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相继建成投用,绿化亮化、供水供气等工程有序推进,建设长丰大道、永济大道、卫河路等城市道路16条、总长26公里,建成区面积26平方公里、18万人,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古城保护建设项目快速推进.投资11.2亿元,先后开工建设了东南西城门、县衙、城墙肌理修复、西大街立面改造等项目20多个,山水城交相辉映古城形象日益彰显.大运河浚县段、黎阳仓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被列为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和全省第二批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试点县,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2.3%.投资21亿元,建设新型农村社区15个.初步建成3个城乡一体化示范镇.王庄镇被确定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国家级卫生乡镇和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成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镇建设典范.善堂镇成为全国文明村镇、国家级环境优美小城镇,屯子镇成为中州名镇,与县城组团互动,初步构建 一核多星 发展格局.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建成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100个、示范村34个,成为河南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县.解决84个行政村、12.7万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投资14.6亿元,改扩建干线公路144公里;

投资2.5亿元,建设乡村道路297公里,居民出行条件明显改善. 生态建设明显提升.全县有林地面积15.3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0.9%,成为河南省林业生态县.非煤矿山治理初见成效.积极开展淘汰落后产能、行业专项治理行动,扎实推进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园区建设,停产整顿各类企业50余家,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6%、9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全县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较2010年分别下降10.6%、14.5%、9.7%、14.8%,均超额完成减排目标任务. 社会民生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888元增长到19661元,增长65.4%,年均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846元增长到13266元,增长93.3%,年均增长14.1%.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45万人,下岗失业再就业1.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3%.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金、城乡低保金、五保金、廉租住房补贴等按时足额发放.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标准进一步提高.投资33.4亿元,实施保障房项目31个,规模达241万平方米.分配安置保障性住房10989套,改造农村危房8760户,解决了农村12.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18980名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实施教育提升工程.基本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任务.有效整合全县教育资源,城乡差别逐步缩小,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义务教育得到均衡发展.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覆盖率100%.实施卫生保障工程.加快推进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卫生防疫科研大楼主体竣工,县医院异地搬迁项目建成投用,建成农村标准化卫生室447个;

积极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农民参合率达到100%,累计为1203万人次发放补助11.7亿元;

在11个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公共卫生服务站,为73万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率99%.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11个、改造农村示范性文化大院72个、建设农村书屋456个,初步形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人口计生均衡发展,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圆满完成 十二五 人口计划.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健全工作机制,创新方式方法,落实工作责任,全县信访和安全形势持续平稳.依法治县步伐加快,军民融合扎实有效,社会治理创新逐步加强,社会大局保持平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丰硕, 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扎实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全县上下干事创业氛围日益浓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系列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和文明创建活动,公众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民族宗教、统计、史志、档案、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十二五 时期,是浚县经济发展较快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们坚持把把握大势、顺应趋势,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前提;

坚持把发扬民主、科学决策,作为加快发展的先决条件;

坚持把提升思路、创新举措,作为加快发展的有效抓手;

坚持把改进作风、狠抓落实,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指导和遵循. 专栏1: 十二五 规划主要发展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 十二五 规划目标 十二五 完成情况 2015年 年均增速(%) 2015年 年均增速(%)

一、经济发展 1. 全县GDP(亿元) 192.7

15 168.2 11.5 2. 人均生产总值(元)

29418 15

25543 9.7 3.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4 15 6.01 24.6 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92.4

18 90 16.3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48.1

16 45.4 14.8 6. 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526]

20 [445] 23.2

二、转型升级自主创新 7.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28.4 ―― 26.7 ―― 8. 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

10 ――

10 ―― 9.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60以上 ―― 49.9 ―― 10. 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与一产增加值之比 2:1 ―― 0.76:1 ―― 11.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70以上 ――

70 ―― 12. 科技三项经费占县财政预算支出比重(%) 2.5 ―― 0.2 ―― 13. 每万人农业技术人员达到(人) 20人以上 ――

26 ―― 14. 城镇化率(%)

40 ―― 32.3 ――

三、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15. 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 4.5 ―― 5.95 ―― 1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146 10

19661 10.6 17.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11026 10

13266 14.1 18.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100 ――

96 ―― 19.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90 ――

90 ―― 20.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 80以上

5 100 3.54 21.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3]

10 [5.45]

16 22. 城镇调查失业率(%) 4.5以内 ―― 3.3 ――

四、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 23. 林木覆盖率(%)

25 ―― 20.9 ―― 24. 万元GDP能耗减少(%) [25以上] ―― [25] ―― 25. 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吨) 2.37 ―― * ―― 26. 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指标(10.6] ―― 27. 二氧化硫排放减少指标(%) [5] ―― [9.7] ―― 28.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90 ――

90 ―― 29.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5 ――

96 ―― 注:1. [ ]内数据为 十二五 期间累计;

2. *为无法统计指标;

3. 部分指标为预计指标;

4. GDP等指标,因统计口径调整等因素影响,增速有所回落,但不影响小康目标如期实现.

第二章 十三五 发展形势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我省经济发展总体向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我市整体发展态势良好,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形成,后发优势不断显现,发展空间更为广阔.我县抢抓新机遇,培育新动力,统筹三次................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