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unny爹 2019-11-28
目录

第一篇 科学定位发展目标

1

第一章 指导思想

1

第二章 基本原则

2

第三章 预期目标

2

第二篇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7

第一章 实施工业主导战略

7

第一节 加快老工业城市调整改造

7

第二节 做大做强五大产业基地

8

第三节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9

第四节 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10

第二章 加快发展服务业

12

第一节 建设成渝经济区商贸物流中心

13

第二节 着力培育现代服务业

14

第三节 加快发展旅游业

16

第三章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18

第一节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18

第二节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20

第三节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21

第四节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2

第三篇 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24

第一章 加快完善城镇体系

24

第一节 新城建设

25

第二节 新区建设

26

第三节 新镇建设

27

第四节 新村建设

28

第二章 加快统筹城乡发展

28

第一节 大力推动 五个集中

29

第二节 深入推进 五项改革

30

第三节 确保实现 五个一体化

33

第三章 加快县区发展振兴

35

第一节 重点开发区

35

第二节 农产品主产区

36

第三节 革命老区

36

第四篇 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37

第一章 建设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37

第一节 公路建设

38

第二节 铁路建设

39

第三节 水运及航空建设

40

第二章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41

第一节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41

第二节 天然气及成品油基础设施建设

42

第三章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44

第一节 城乡供蓄水工程建设

44

第二节 防洪抗旱工程建设

45

第四章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46

第一节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46

第二节 信息技术推广运用

47

第五篇 实施扩大开放战略

48

第一章 拓宽开放合作领域

48

第一节 加快建设川渝合作桥头堡

48

第二节 推进川南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49

第三节 加强国际国内经济合作

49

第二章 提高开放合作实效

50

第一节 全力打好 三大战役

50

第二节 完善招商项目落地机制

51

第三章 优化开放合作环境

51

第六篇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52

第一章 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52

第一节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

52

第二节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53

第三节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54

第二章 大力发展教育

54

第一节 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

55

第二节 职业教育

56

第三节 高等教育

57

第四节 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

57

第三章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58

第一节 着力壮大人才队伍

58

第二节 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

59

第七篇 努力构建和谐内江

61

第一章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62

第一节 扩大就业机会

62

第二节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62

第三节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63

第二章 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64

第一节 社会保险制度

64

第二节 社会救助制度

65

第三章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65

第一节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66

第二节 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67

第三节 发展全民体育事业

69

第四章 建设文化强市

69

第一节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70

第二节 培育壮大优势文化产业

71

第三节 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71

第五章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72

第一节 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72

第二节 公共安全防御体系建设

73

第八篇 全面建设美丽内江

76

第一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76

第一节 深入推进节能降耗

76

第二节 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78

第三节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79

第四节 倡导低碳绿色生活

80

第二章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82

第一节 严控主要污染物排放

82

第二节 保护水环境

83

第三节 保护大气环境

83

第四节 整治农村面源污染

84

第五节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84

第九篇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86

第一章 实施规划引领战略

87

第二章 实施项目推动战略

88 附:内江市2013―2017年重点项目储备表

第一篇 科学定位发展目标 当前,世情、国情、省情正在继续发生深刻变化,这对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的内江而言,既有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同时也将面临更为复杂的矛盾和挑战.

为此,根据新一届省委提出的 提升首位城市、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构建多点多极支撑 发展新格局的战略构想,围绕全市奋力推进 三个加快 、打造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的总体定位,在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立足自身实际,提出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预期目标.

第一章 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的总体部署,今后五年(2013―201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新城、新区、新镇、新村、新兴产业 五新 建设为突破口,推进 两化 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百万人口特大城市,加快建设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县区发展振兴,建设川渝合作桥头堡,奋力打造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努力在全省着力次级突破中实现追赶跨越,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章 基本原则 开放合作、加快发展.抢抓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进一步解放思想,营造高效、公平、诚信的发展环境,加大区域开放合作力度,深化开放领域、开拓合作空间,提高开放水平,以大开放促大发展. 创新驱动、优化发展.将技术创新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动力,大力实施科教和人才强市战略,培育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激发要素活力,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经济增长与提质增效相结合、城镇建设与农村发展相结合、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正确认识和妥善解决内江在加快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努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把 富民、惠民、安民、便民 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第三章 预期目标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面实现 三个翻番,五个高于 奋斗目标. 三个翻番 ,即在2012年的基础上,GDP 五年翻一番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四年翻一番 ,到2017年,GDP总量超过20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超过7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100亿元. 五个高于 ,即工业增加值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城镇化率提高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结构调整取得实效:三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提高,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6.7:62.4:20.9调整为16.5:61.6:21.9;

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提高;

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非农就业比重达到67%以上.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65%以上;

承接产业转移和区域开放合作取得明显成效,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市外资金形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

外贸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累计利用外资7.5亿美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全社会 R&

D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力争达到3.3件.继续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深入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及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满足群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群众文化体育生活不断丰富.社会公益事业健康发展,政府社会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保持在5.4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年均控制在4.2 %以内;

建立健全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全面完成保障房建设任务,人居条件得到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9%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5%以上,实现在2012年基础上翻一番目标.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

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全省下达的控制目标要求;

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好于Ⅱ级标准天数达到360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2%以上,沱江河干流内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内江市2013―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测算表 指标 单位 2012年实际完成 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 年均递增% 绝对数 增长% 绝对数 增长% 绝对数 增长% 绝对数 增长% 绝对数 增长% 绝对数 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978.18 13.6 1130.12 13.0 1303.59 13.2 1505.37 13.2 1735.66 13.3 2003.82 13.3 13.2 第一产业 亿元 163.31 4.5 188.08 4.7 216.61 4.7 249.47 4.7 287.31 4.7 330.89 4.7 4.7 第二产业 亿元 610.1 16.8 704.67 15.5 811.78 15.2 933.55 15.1 1073.58 15.0 1234.62 15.0 15.2 第三产业 亿元 204.77 10.7 237.37 12.0 275.20 12.0 320.44 12.5 374.77 13.0 438.31 13.0 12.5 三次产业结构 % 16.7:62.4:20.9 16.6:62.4:21 16.6:62.3:21.1 16.6:62.1:21.3 16.6:61.9:21.5 16.5:61.6:21.9 非农就业比重 % 65.4 65.8 66.1 66.5 67.0 67.4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 % 59.0 60.2 61.4 62.6 63.8 65.0 人均GDP 元26340

30335 34988

40379 46733

54184 城镇化率 % 41.8 43.6 45.4 47.2

49 50.8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 亿元 30.93 22.2 37.3 20.7 44.5 19.3 52.8 18.7 62.6 18.6 74.0 18.2 19.1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 3.2 3.3 3.4 3.5 3.6 3.7 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比重 % 68.1 69.5 70.9 72.2 73.6 75.0 全社会R&

D支出占GDP比重 % 1.0 1.2 1.4 1.6 1.8 2.0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件1.1 1.38 1.72 2.15 2.69 3.3 规模工业增加值 亿元 502.7 17.1 585.6 16.5 679.3 16.0

788 16.0 906.2 15.0 1042.13 15.0 15.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460.32 20.2 560.0 21.7

672 20.0 806.4 20.0 951.6 18.0 1122.9 18.0 20.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76.06 15.8 320.2 16.0 372.1 16.2 433.5 16.5 505.03 16.5 588.36 16.5 16.4 招商引资形成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55.33 311.5 22.0 373.8 20.0 448.6 20.0 529.3 18.0 624.6 18.0 20.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19142 15.3

21994 14.9

25271 14.9

29037 14.9

33363 14.9

38334 14.9 14.9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7602 14.5

8780 15.5

10141 15.5

11713 15.5

13529 15.5

15626 15.5 15.5 城镇登记失业率 3.73 4.0 4.0 4.0 4.5 4.5 4.2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 万人 5.22 5.3 5.4 5.5 5.5 5.5 人口自然增长率 ‰ 5.12 5.6 5.6 5.6 5.6 5.6 森林覆盖率 % 29.7 30.1 30.6 31.0 31.5 32.0 单位GDP能耗下降 % 1.34 -6.2 1.33 -1.0 1.29 -3.3 1.24 -3.5 1.20 -3.2 1.16 -3.2 -2.8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其中:化学需氧量 吨56007 -1.65

54519 -2.66

53035 -2.73

51544 -2.81

50719 -1.60

49908 -1.60 -2.3 氨氮吨6189 -2.63

6036 -2.47

5884 -2.53

5731 -2.56

5639 -1.60

5549 -1.60 -2.2 二氧化硫 吨97535 -4.00

92398 -5.27

87261 -5.56

82124 -5.89

80810 -1.60

79517 -1.60 -4.0 氮氧化物 吨56582 -2.36

52966 -6.39

49349 -6.83

45732 -7.33

45000 -1.60

44280 -1.60 -4.8

第二篇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在发展中调整结构,在结构调整中加快发展的原则,突出 工业强市、产业兴市 总体取向,着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快构建符合内江发展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再造 产业内江 .

第一章 实施工业主导战略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深入推进产业、企业、产品 三倍增 计划,做大做强五大产业基地,集中力量培育千亿园区、千亿产业、千亿企业.到2017年,力争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

第一节 加快老工业城市调整改造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优化工艺流程,加快生产设备更新改造,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冶金建材、机械汽配、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电力能源等传统优势产业,提高生产集约化、清洁化和精深加工水平,切实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大力开发电子元器件制造、信息数据恢复、钒钛资源利用等新兴产品,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和水平,形成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服务体系. 推进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将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作为老工业城市调整改造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编制全市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方案.启动实施内江市中区马鞍山、东兴区麻柳坝等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通过搬迁入园、原址改造和就地淘汰等措施,对城区企业进行技改扩能和提档升级.将老工业区腾退土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重点发展城市新型业态,进一步优化城市内部空间布局,加快老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