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旋风 2022-11-17
沐川县畜牧业 十二五 发展规划编报单位:沐川县畜牧食品局 二一二年三月 沐川县畜牧业 十二五 发展规划 根据市县 十二五 规划工作会议和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编制沐川县畜牧业 十二五 发展规划.

一、规划编制背景 畜牧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现代农业的优势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必须率先发展现代畜牧经济,这是一个普遍性的规律.为此,2008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川府发〔2008〕15号),2009年又出台了《关于深化试点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川府发〔2009〕14号).目前,大力发展现代畜牧经济已成为新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生态畜牧业的核心是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把现代科学和生态技术同传统畜牧业的精华紧密结合,指导和组织生产、建设的良性循环,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一种生产体系.其特点是以生态平衡为基础,以畜禽安全饲养和畜禽产品安全生产为目标,本身产生的污染源得到生态净化利用,提供的是绿色畜禽产品,在层次上高于传统的畜牧业生产.生态畜牧业实现农业、畜牧业、农村能源产业有机结合,达到种养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是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它带来了一次防止养殖业污染的 绿色革命 .建设生态畜牧业是推动畜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选择,是科学发展观在畜牧业上的具体体现.

二、十二五规划目标

1、到2015年,生猪出栏40万头,年均增长6%;

禽出栏360万只,年均增长32.1%;

兔出栏500万只,年均增长100%;

羊出栏10万只,年均增长17.3%;

牛出栏0.8万头,年均增长12.3%.

2、到2015年,畜牧业产值8亿元,年均增长11.1%.加快畜牧科技推广,实现畜牧产业效益快速提升,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5%;

畜产品加工比重占40%;

3、到2015年,全县肉类总产量5万吨,年均增长13%,禽蛋总产量3000吨,年均增长17.2%. 分年度建设目标见附件.

三、建设地点和产业布局 规划在全县19个乡镇,注重区域特色和连片开发.重点建设 一园三片 ,即,新凡生态畜牧科技园、103线生猪产业片、大楠片区肉兔产业片、213线林下养殖产业片.

(一)生猪基地:建设103线生猪产业片,重点乡镇:舟坝、黄丹、杨村、茨竹、海云、高笋、凤村、利店、武圣等9个乡镇.

(二)肉兔基地:建设大楠肉兔产业片,重点乡镇:新凡、大楠、炭库、箭板、底堡等5个乡镇.

(三)林下养殖基地:建设G213沿线产业片:永福、建和、幸福、沐溪、新凡、富和等6个乡镇.

(四)新凡生态畜牧科技示范园.以新凡乡为中心,建立种养、林养、养养结合的生态畜牧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为全县生态畜牧经济发展提供样板.

四、建设思路与模式

(一)建设思路.利用沐川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和全县建设四川生态经济强县的有利时机,背靠加工龙头,实施养殖业三年行动计划,建设生猪、肉兔、林下养殖三大基地,以 沐绿参天 省级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生猪、肉兔为主导产业,以林下养鸡为特色产业,把适度规模养殖作为主要实现方式,大力推进适度规模户、规模场和养殖小区建设;

把农牧结合、生态循环作为主要技术路线,大力推广种养、林养、养养结合生态养殖方式,大力发展林间经济,大力实施林边种草养兔和林下生态养鸡;

把建设 一园三片 作为发展重点,加快建设新凡生态畜牧科技示范园,S103线生猪产业片、大楠片区肉兔产业片、G213线林下养鸡产业片.建设适宜畜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发展以生态畜牧经济为特色的现代畜牧业,建成全省生态畜牧经济示范县,其图示为: 沐川县建设四川生态畜牧经济示范县示意图

(二)建设模块.重点推广适度规模养殖场和适度规模养殖户两大模块. 沐川县畜禽规模养殖模块 单位:万元 项目规模常年存栏 投资概算 补助标准 合计 其中基础设施 每户合计 其中基础设施 新引种 适度规模户 生猪 年出栏50头20 3.5 1.2 0.59 0.5 0.09 肉兔 种兔20只笼位60个100 0.6 0.42 0.34 0.24 0.1 林下养鸡 每批50只年出栏200只50

1 0.2 0.2 0.2 规模场 生猪 年出栏500头200

35 12 5.75

5 0.75 肉兔 种兔100只笼位300个500

3 2.1 1.7 1.2 0.5 林下养鸡 每批500只年出栏2000只500

10 2

2 2

(三)生产方式.重点推广种养结合、林养结合、养养结合生态养殖方式,即:

1、种养利用循环.种植业果实、种草→畜牧业→干湿分离、沼气处理→还田还地还林.

2、废弃物利用循环.①种植业桔杆→草食畜禽→干湿分离、沼气处理→还田还地还林;

②种植业废弃物桔杆粉碎、林业废弃物锯末→厚垫料生物床饲养畜禽→有机肥→还田还地还林.

3、养养利用循环.①养殖业粪污处理→养鱼、鳝、泥鳅等水产品;

②养殖业粪污→养蚯蚓等→林下养鸡→鸡粪还林.

4、环境利用循环.林下养鸡→鸡粪还林.

5、工程利用循环.养殖业粪污工程措施→有机肥→还田还地还林.

五、基地现状

(一)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2009年,全县出栏生猪29.01万头,肉兔71.15万只,家禽121万只,其中乌骨黑鸡30万只,畜牧业可比价产值4.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6.9%,已建立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现代畜牧兽医管理新体制,乡镇兽医站已完成规范化建设,建成兽医协会19个,全县196个行政村都设有村级动物防疫员,防检疫队伍稳定,工作开展扎实,未发生重大动物防病流行,防疫成效多次受到省市充分肯定.

(二)有优越的生态环境.沐川县地处四川盆周山区西南部,已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全县幅员面积1408平方公里,海拔306―1900米之间,辖19个乡镇,总人口25.9万人,其中农户6.08万户,农业人口22.4万人.县境内青山绿水,生态良好,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达68%,居于全省前列,享有 中国西部绿色明珠 的美誉.加之雨量充沛,时空分布合理,无工业污染,环境容量大,非常适合畜禽及饲料饲草作物生长,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理想之地.

(三)有丰富的畜牧资源.沐川饲草资源丰茂,据全县饲草资源调查,理论载畜量达6.1万个黄牛单位,目前实际载畜量仅占理论载畜量的38%左右,同时,农户长期从事畜禽饲养,形成丰富的养殖经验,培育了沐川乌骨黑鸡省优地方品种,在省内外享有盛誉,奠定了提高畜牧业核心竞争力的物质基础.

(四)有较高的标准化养殖水平.以规模化和标准化为突破口,生产方式正在迅速转变,已发展各类适度规模养殖户700余户,规模场100户,已建设一批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户,配套建设了一批先进的设施设备,以 优良品种、自繁自养、规范建圈、科学饲养、配套先进养殖设施设备、无害化粪污处理 为特点,科学养殖的理念和方法迅速得到推广,奠定了产业快速发展基础.

(五)有较好的产品开发基础.已引巨星、哈哥兔业等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户沐川,注册成立沐川黑凤凰乌骨鸡业有限公司,对沐川乌骨黑鸡进行开发.

(六)有良好的技术支撑.全县有一支高素质的畜牧兽医服务队伍,现有技术人员105人,其中高中级技术骨干36人,占34.2%;

大专以上学历69人,占65.7%.同时,与川农大、省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畜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技术保障.

(七)有便捷的交通通讯.沐川县地处四川与云南两省、乐山与宜宾两市交界地,国道213线、省道103线、乐宜高速和即将建设的仁寿至沐川高速路纵贯全境,距成都仅2小时车程,距乐山为1小时车程,便捷的交通、通讯设施,可就近联接成都、乐山、宜宾等大中城市,为畜产品外销提供了便利.

(八)有地方党政的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畜牧业发展,明确提出了打造市级健康养殖生猪、市级绿色肉兔和省级乌骨黑鸡三大畜牧基地,从政策、资金、人力全力支持,具有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良好环境.

六、主要产业指标

(一)产业基地建设:新增出栏10万头优质肉猪、300万只肉兔、100万只乌骨黑鸡生产能力.

(二)农民牧业增收: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达到2950元,在第一产业中农民年增收达到100元以上.

(三)畜禽良种推广:全县生猪良种面达到83%,小家禽兔良种面达到90%.

(四)规模养殖比例:以生猪为主的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畜禽健康养殖比重达到60%.

(五)动物防疫体系:县、乡镇、村标准化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县动物卫生监督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现动物疫病可追溯.

(六)质量监管体系:完成县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七)专业合作组织:全县经工商注册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力争覆盖适度规模养殖户70%以上.

七、建设内容

(一)优质畜禽种场建设

1、生猪种场建设.背靠市内曾祖代和祖代种猪场,建立县内父母代猪场50个,每个种场饲养优质母猪100头,新增饲养母猪5000头,全县达到饲养种母猪2.3万头.

2、肉兔种场建设.建设3万只规模种兔场,占地30亩,建设笼位5000个,常年饲养种兔3000只,年供应优质种兔达到3万只,年出栏商品兔7万只.

3、乌骨黑鸡种场建设.建设100万只规模乌骨黑鸡种鸡场,占地30亩,建设鸡舍2000m2,常年饲养乌骨黑鸡种鸡1万只,年供种优质种鸡苗达100万只.

(二)优质畜禽生产基地建设 围绕巨星、哈哥兔业、黑凤凰乌骨鸡业等国家级、省级、县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规模场150个,适度规模户3300户,加快建设生态肉猪、肉兔、林下养殖三大畜牧基地.

1、生猪基地建设.依托巨星集团,启动10万头优质肉猪产业化项目,探索推广担保贷款、养殖保险、保本保值回收、保姆式服务等养殖新模式,至2015年,全县新建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场(小区)30个,50头以上适度规模户300户,推广零排放5000m2,猪人工授精3万窝,带动全县出栏生猪50万头,建成全省无公害畜产品肉猪生产基地.

2、肉兔基地建设.依托四川哈哥兔业集团乐山市沐源兔业有限公司,建设 种场带动型 肉兔发展模式,推广 保底随行就市 收购等方式,建立商品兔回收和物资服务网点,至2015年全县新建100只种兔300个笼位年出栏3000只以上规模场(小区)60个,20只种兔60个笼位年出栏600只适度规模户1500户,带动全县出栏肉兔500万只,建成全省绿色食品肉兔生产基地.

3、林下养殖基地建设.依托沐川县黑凤凰乌骨鸡业有限公司,按 种场+专合组织+农户 发展思路,以建设213沿线和103线黄丹、茨竹片为重点,推广 小规模、大群体 敞放散养方式,至2015年,新建年出栏2000只规模场(小区)60个,年出栏200只适度规模户1500户,带动全县出栏生态土鸡300万只,建成全省绿色食品生态土鸡生产基地.

(三)产业龙头建设

1、5000吨出口兔肉深加工:拟投资2500万元,在新凡乡罗柘村2组,占地50亩,建筑面积5000m2,新建屠宰自动生产线1条,新建冷库2000吨.实现年宰杀肉兔500万只,加工兔肉5000吨,产值2亿元,利润2000万元.

2、沐川乌骨黑鸡旅游食品加工:拟投资1000万元,在新凡乡罗柘村2组,占地20亩,建设乌骨鸡旅游食品生产线,建设厂房500 m2及相应冷冻冷藏设备,建立旅游购销点.实现年宰杀乌骨鸡100万只,年加工产品1500吨,产值5000万元,利润1000万元.

3、2万吨出口冻猪肉加工:拟投资3000万元,在新凡乡罗柘村2组,占地50亩,建设一条年屠宰50万头生猪的加工生产线,配套5000吨的冻库,以及加工废水达标排放处理设施.实现年宰杀生猪50万头,加工出口冻猪肉2万吨,产值4亿元,年利润1200万元.

(四)品牌建设 加快优质畜牧品牌建设,提升畜牧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畜牧产业上档升位.至2015年,全县建设绿色食品认证2个,有机食品认证1个,完成国家级有机食品地理标志认证1个,注册商标3个.

(五)保障体系建设

1、畜禽良繁体系建设.建立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抓好乌骨黑鸡地方优良品种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完善县、乡为主的人工授精改良网络,做到良种扩繁场到乡(镇)进村社,生产基地及其辐射带动的养殖场(小区)做到自繁自养,全面实现良种化.

2、建立健康养殖标准化体系.指导业主抓好健康养殖、清洁生产,实施养殖设施标准化工程建设,对养殖场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实施改造、兴建,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和管理.

3、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按照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完善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改革,坚持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制度,建立完善免疫档案,全面推进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兽医室建设,建村兽医室100个.

4、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制度,加强饲料、兽药等投入品执法监管,对规模养殖场(小区)实行备案制度,强化养殖档案管理.加快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畜产品的认证认定,进一步加强检疫监管,严格实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争取建成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切实落实规模养殖三盯责任(人盯人、人盯场、人盯畜禽),确保畜禽养殖及其产品质量安全;

由县环保部门牵头制定畜禽粪便面源污染治理办法,实现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全部达标排放或零排放.

5、建立产业链服务体系.由巨星集团、哈哥公司等龙头企业牵头成立产业服务公司,整合资源,打造涵盖 种畜禽繁育、饲料生产、畜禽饲养、兽药供应、技术服务、食品加工 各环节的三大生态畜牧经济................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