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此身滑稽 2019-07-07
宜宾市高县中学 李娟 课题: 2013年10月16日 教材分析

1 学情分析

2 设计理念

3 教学过程

4 反思与困惑

5 《辛亥革命―近代化的里程碑》 4.

教学目标 1.教材地位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2.教材内容 3.教材特点 4.教学目标 2.教材内容 2.教材内容 3.教材特点 3.教材特点 解读《临时约法》的内容;

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革命意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是 成功 还是 失败 的探究;

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里程碑地位的理解. 1.教材地位 从民主革命历程来看:辛亥革命在民主革命斗争历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近代化历程来看:辛亥革命是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从二十世纪三次巨变来看: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的第一次巨变;

从高考来看:辛亥革命是常考内容. 本节教材着重介绍了辛亥革命政治史方面的内容,而经济、思想部分的内容在必修

二、三和选修二模块都有重点专题讲述. 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教学目标:(1)了解辛亥革命的概念,识记辛亥革命过程中一系列事件的概况,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运用问题引导、情景设置,培养学生归纳概述能力,解读获取材料的能力,辩证的认识和思辨的能力.(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革命志士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时代责任感. 内容多而杂(本课共有三个子目、14段文字、4幅图片、3则资料卡片、1个学习思考、1个史学争鸣、2个自我测评、1个表格、1个注解、1个阅读思考);

概念多、理论性强;

史学界争鸣的地方多. 按照人民版教材的对 辛亥革命 的价值取向,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确定了教学的主题 辛亥革命――近代化的里程碑 ,把辛亥革命放在中国社会近代化历程中考察,并以此主题来选择和整合课程资源.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的阅读和归纳材料能力、解读材料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思维还需作进一步的培养. 已有基础 辛亥革命 是初中历史课的重点内容. 对于辛亥革命历程的完整认知还有难度,对于《临时约法》的解读、对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里程碑 的理解还非常困难. 存在困难 进一步培养

三、设计理念 辛亥革命――近代化的 里程碑 1.根据教材内容确定课堂的 主题 2.根据课程资源构建课堂的 主线 以近代化艰难起步引入课堂→→以近代化转型解读辛亥革命意义→→以近代化历程凸显辛亥革命里程碑地位→→以仁人志士的革命精神感悟近代化的艰辛 感悟仁人志士在近代化历程中 永不停息的革命精神 . 3.根据教材内容确立课堂的 课魂 针对教材内容相对比较抽象、枯燥的特点,在课堂导入、在辛亥革命促进社会转型、在讨论辛亥革命的里程碑地位、在体验仁人志士的革命精神等内容时,都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4.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创设教学 情景 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阅读展示、合作探究、分享故事、小组讨论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5.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设计课堂 活动 情景导入设疑激趣 预习检测建构体系 练习拓展巩固提升 范例教学探析意义 先辈精神激励后世

四、教学过程

1 2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