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645135144 2019-07-07
巧持彩练当空舞 2011高考作文复习训练策略 厦门一中 钟斌Zhongwenwu@sohu.

com 第一部分 2010年福建高考作文阅卷情况综述 2010高考硝烟渐散,和往年一样,福建作文题目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 今年花胜去年红 , 福建作文题今年首次采用不含明显感情倾向和价值判断的 新材料作文 ,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其审题之难度、立意之丰富及评改之不易,引起业内外人士的热烈争论,更为今后的中学作文教学及应考提供了研究价值.

一、概念厘清:新材料作文和旧材料作文的不同2005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 三个镜头 )已经具备了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只是当时还没有出现 新材料作文 这个概念.2006年新材料作文正式亮相以来,逐渐取代了1999年才初见雏形、2000年正式登台的话题作文.总结这几年出现的数十道高考新材料作文题的得失,它命制的关键就在于 材料 的选择、加工上.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所给的材料主要有以下若干种:①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②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③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④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⑤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

⑥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⑦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现象的一幅或几幅组合而成的漫画……

2、要求不同: 过去的作文限定文体,要求全面把握材料,写作时不能抛开材料,甚至在行文中必须引用材料.2005年上海高考作文试题这些限制都没有了,所以有人把这样的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建议 明扣 暗扣 巧扣

3、材料本身也往往不同. 旧的作文材料往往带有较强的感情倾向性和较明确的观点,而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只是客观陈述现象,基本不带感情倾向,有时甚至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或观点.新材料作文文体不限的问题 与大多新材料作文一样,虽说文体不限,但今年的福建省作文题目倾向于议论文的写作,超过九成的考生选择了议论性文体写作.记叙类文章少见,优秀记叙文更是凤毛麟角.

二、文以意为主:写好新材料作文第一要义 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 ,新材料作文如果立意不准,或文不扣材,离题万里,将满盘皆输,终生遗憾.因此,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正确审题立意,是材料作文的重中之重.新材料作文一般要遵循以下审题原则:1.全面把握材料,明确写作范围;

2.选择一个角度,提炼中心;

3.按照 要求 ,规范写作 相对于命题作文、旧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而言,新材料材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考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今年福建省的高考作文,要求依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还在念大学的时候,雅科布?格林与威廉?格林兄弟俩的脑子里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个假设:几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或许与人类发展的历史暗藏联系.为此,兄弟俩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共收集整理出八十六个传说,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这些传说和人类发展史的联系.于是他们把厚厚的笔记往书架上一搁,又开始了其他工作.后来,一个朋友偶然发现了这本笔记,立刻联系了柏林一家出版社,把这些故事结集出版.这本故事集至今已经再版两万多次,印刷量超过一个亿,曾被四十多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这本故事集就是世界各国儿童耳熟能详的《格林童话》. 这则材料,说的是一本笔记的遭遇,可分为两个部分.对材料较好的理解,通常建立在由这份笔记的命运变化而生发的思考.具体地说,没有 一个朋友 的 发现 ,那么笔记难以获得价值,格林兄弟的努力也可能 落空 .因此, 是什么原因导致笔记命运的变化? 是材料中最具发问力的思考点.落实到具体作文,考生可能将这一思考点概括为 学会换角度看问题 、 价值观与判断的关系 、 伯乐的作用 、 如何打破惯性思维 、 付出与回报 、 学会欣赏 、 善于发现 、 转换思路的意义 、 直道与弯道 、 垃圾与宝藏 、 实用与审美 、 偶然与必然 等等主题.摘自《评分细则》 要比较透彻地理解这份材料的含义,应该多思考 笔记命运变化 背后的原因以及相关意义.这种原因可以是 人的问题 ,如探讨人的眼光、价值、立场、角度,可以是 事的问题 ,如 偶然与必然 或 舍弃与收获 的关系.摘自《评分细则》 有些文章,不是从材料的整体出发,不善于抓住 笔记命运变化 这一材料核心点,仅仅抓取材料的局部含义,虽不可判其不符合题意,但文章质量会受影响.比如写 坚持的意义 ,有的文章只盯住材料的局部,一个劲地责怪或叹息格林兄弟不善于坚持.这种文章虽符合题意,但立意平庸.同样写 坚持的意义 ,有的文章懂得灵活地理解和把握整体材料,认为收集了八十六个故事本身就可见出格林兄弟是 坚持 的, 坚持 的意义不见得就是让 坚持者 收获, 坚持 也可以是为后来者创造条件.这样,材料的两个部分被 打通 了,立意也就得到提高.摘自《评分细则》 个别作文,以为联系材料,就是抓住材料个别字眼,比如材料中出现了童话,就写一篇与材料丝毫不相关的童话故事,这是对题意的歪曲理解.话说回来,如果考生写一篇童话故事,正是利用童话故事来发挥材料的意义,不但视为符合题意,更应依据其童话故事的具体内容评分.再如偶然与必然,有的文章从材料看出偶然性的主宰力,有的作文强调 一个朋友 偶然发现背后的某种必然性.这不同的观点都可以视为从材料中合理地引申出来.再有,如果作文只顾大书特书读童话的好处,也属于对题意理解有偏差,因为这则材料说的是一部童话的命运带来的启示,与 提倡读童话 这一主题关系不大.摘自《评分细则》 可见,材料所能产生的意义,是多元的,但不是无限开放的.这则材料之所以有意义,不是孤立的某一点,而是各点间的关系.把握 一部笔记的命运变化 这一主线,在这一主线下,观照 格林兄弟 一个朋友 一部笔记 所形成的各种内在联系,就拥有了意义,并可以由任一关系中的某一个侧面某一个角度去议论或叙事.再次强调,是材料各要素之关系产生意义,而不是材料中孤立的某一因素有意义.换言之,通过梳理,考生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分别发散思维;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