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怪只怪这光太美 2018-06-26
宜兴市红塔中学 许泽民 顺应自然 激发学生天然的求知需求 ――从活动的角度谈谈学习刘教授教育思想的体会 2011.

23 江苏 无锡 2005年9月我们无锡地区开始使用苏科版教材,与此同时我们学校开始大量接受"外来民工子弟" ,由于种种原因 大部分民工子女学习习惯比较差,坚持以自学或课前辅导 提前告知公式、规律,重视概念、符号的演绎、演算,通过强化逻辑推理的做法 显然是行不通.作为一名物理老师,当时我很彷徨、很痛苦;

是刘老师的教育思想给我带来了一缕曙光;

我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感悟刘老师的教育思想. 背景:

3、我尝试应用刘老师的思想

2、我发现了活动的价值

4、我体会学生的变化 四方面归纳总结

1、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 我的困惑 这些问题,我从刘老师的教育思想中受到了启发,得到了答案. 通过书本展示的现象、生活体验,学生已经习以为常,产生了心理疲劳,怎样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 ?

1 知识传授和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是一对矛盾,如何协调?

2 面对学生缺失的知识、方法,如何避免探究活动流于形式?

3 在活动中运用了刘老师的思想 探究式教学与传授式教学可以相互渗透、融合,可以利用传授式教学为学生探究准备了充分的物质条件,为学生参与创造了条件. 编写教材的结构时,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拘泥于学科逻辑,以顺应学生的认知心理. 倡导用坛坛罐罐做实验,使用简单、生活化的器材,增加了课程对学生的亲和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我是在实际运用这些思想时,体会到其价值所在 我的发现 来自自然、生活的真实感受、实验直觉往往渗透了知识技能、物理方法,是学生学习物理不可或缺的感性材料、优质资源. 问题:有一个阴天,做冰棒往下冒白气的演示实验,几次从保温瓶取出冰棒,怎么也看不到白气.资源:一位曾经多次卖过冷饮的学生提醒我,要在阳光下观察;

启发了我,在阴天用手电筒照射进行实验,实验效果十分明显. 作用:"光线下容易发现白气"的现象启发了许多学生,在后续教学中利用逆反原理得到使光线显性化的方法(光的直线传播) . 发现一 问题:在《磁体与磁场》教学中,我经常感觉"磁体和磁场的过渡" 不自然,特别是如何让学生自然体会到磁场的存在.资源:一次,学生在磁体活动结束后,我要求他们搜集大头针放入塑料袋,一位学生给了我意外的惊喜:他用条形磁铁隔着塑料袋,干净利索的收集着大头针.我向全体学生介绍了"这种特殊的收集方式" ,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隔着塑料袋,磁铁也能吸引大头针?"比较自然地引入了磁场概念. 磁体和磁场的过渡 发现二 发现一 发现二 显然,有些生活经验、实验体会、自然现象等等是物理教学必备的物质基础,它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物理知识的魅力,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勇气. 刘教授认为:初中物理应该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设计不应当过于强调逻辑的严密性而忽视直觉、非逻辑思维的作用.但是具备某些特殊体验的学生有时寥寥无几,而部分熟悉的现象,由于学生已经习以为常,产生了心理疲劳,也无法引起他们的探索兴趣、质疑求知的动力. 教材策略:面对学生感性认识的缺失,苏科版教材通过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真实感受、直觉,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求知的动力. 尝试一 问题:在引入电压的教学中,通常的做法是:通过播放动画----抽水机抽水保持水压、从而形成水流,让学生通过类比,感知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