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QQ215851406 2019-07-31
滨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滨州市供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滨政发〔2009〕65 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滨州经济开发区、 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 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市属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中央、省驻滨 各单位: 现将《滨州市供热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 彻执行.

滨州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十月三十日 滨州市供热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规范供热管理,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污染物排 放,维护供用热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供热事业健康发展,根据 《山东省供热管理办法》和国家、省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供热规划、建设、经营、使用、设施保护及相关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供热,是指利用热电联产、区域锅炉等 所产生的蒸汽、热水和工业余热、地热等热源,通过管网为热用 户有偿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热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供热企业是指获得供热经营许可,从事供热生产 及经营的企业. 本办法所称热源企业是指获得供热经营许可,从事蒸汽、热 水生产的企业. 本办法所称热用户是指享受供热及其服务的单位和居民. 本办法所称供热设施包括热源、供热管网、换热站、泵站、 阀门井(室)、 计量器具、 室内管道、 散热设备以及其他有关设施. 第四条 发展供热事业应当遵循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市场 运作、政府监管的原则.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将供热事业 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采取措施发展集中供热.进一 步推进供热体制改革,培育和完善供热市场,加强供热市场监管 和应急保障,优化配置供热资源,大力促进供热采暖节能工作,切 实保障低收入困难群体采暖. 第五条 鼓励开发和应用节能、高效、环保、安全的供热新 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支持热、电、冷联供,逐步淘汰分散燃煤 锅炉和供热煤耗超标的小火电机组. 鼓励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清洁 能源及工业余热、煤矸石、垃圾等发展供热. 电网企业应当优先保障符合有关规定的热电联产和综合利 用工业余热、煤矸石、垃圾等发电的机组与电网并网运行,上网 电价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第六条 鼓励国内外投资者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投 资建设供热设施和从事供热经营活动. 第七条 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和县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以 下简称供热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供热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经济贸易、规划、环保、财政、工商、价格、国 土资源、质监、安全生产、公安、城管执法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 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供热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八条 全市供热专业规划由市供热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 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按照规定程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 织实施. 各县供热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市供热专业规划,在市供热主 管部门的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县供热专业规划,按照规定 程序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九条 供热专业规划应当根据当地发展的需要,科学配置 热源、热网,统筹安排,分期实施. 供热专业规划批准后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报原 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条 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改建,应当按照城市总体规划 和供热专业规划的要求,配套建设供热设施,或者预留供热设施 配套建设用地. 预留的供热设施配套建设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 用. 第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供热工程的,应当符合供热专 业规划的要求,并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工程项目审批或核准手续. 负责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的部门在审查供热工程项目申请时, 应征求供热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二条 供热工程的设计、 施工应当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 规范,设计方案应当经供热主管部门审查同意,供热主管部门应 按照供热专业规划的要求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方案论证和技术审 查. 供热工程施工图应当经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审查. 供热工程安全生产条件论证报告和安全设施设计按照 《山东 省工业生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办法》 规定报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部门备案和有关部门审查. 第十三条 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的区域内,不得新建分散燃 煤锅炉;

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前已建成使用的分散燃煤锅炉,由供 热主管部门会同规划、环保等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计划,分期分批 完成集中供热改造,并将供热系统接入集中供热管网. 第十四条 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区域外新建热源点的,建设 热电联产机组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建设供热燃煤锅炉的单台 容量不得低于下列标准:

(一)单台热水锅炉的容量不得低于

14 兆瓦;

(二)单台蒸汽锅炉的容量不得低于

20 吨/小时. 第十五条 新建住宅小区内的供热设施,由供热企业负责设 计、建设.开发建设单位应当协调配合供热企业的施工,并承担 相关管沟、设备用房等土建工程的配套建设. 住宅小区内供热分户计量装置或者入户端口以外设施设备 的建设资金,并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并根据公用事业价格改 革和调整情况逐步核减,交由供热企业专项用于住宅小区内供热 设施的投资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取标准由市人民政府合 理确定. 第十六条 本办法实施前建设的住宅小区内的供热设施,由 业主大会决定移交供热企业,供热企业应当接收.具体办法由市 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七条 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供热系统,应当安装温 度调控装置和热计量装置;

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供热系统, 应当逐步进行改造,并安装温度调控装置和热计量装置. 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具备分户热计量条件的,应当安装分户 热计量装置;

不具备分户热计量条件的,可以采取单元计量、 楼宇 计量等方式安装热计量装置. 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在围护结构节能改造中,应当同步 进行供热系统节能改造.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对既有公共建筑供热系 统先行改造,促进供热系统节能. 第十八条 从事供热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活动, 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遵守国家和省有关技术标 准和规范. 第十九条 供热管线按照供热专业规划需要穿越单位、 厂区 或宅院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因穿越施工造成损坏 的,建设单位应当予以修复;

无法修复的,应当给予赔偿. 第二十条 供热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织竣工验 收;

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建设单位应当自 供热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

15 日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供 热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并同时将验收情况报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部门备案. 供热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向城建档案管 理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移交供热工程项目档案. 第二十一条 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建设单位,应当依法承 担供热系统保修期内的维修、调试等保修责任. 供热系统的保修期不得低于两个采暖期;

保修责任未履行或 者拖延履行的,供热系统的保修期不受两个采暖期的限制. 供热系统的保修期,自居住建筑或者公共建筑竣工验收合格 之日起计算.

第三章 供热管理 第二十二条 从事供热经营活动,应当依法取得《供热经营 许可证》.未取得《供热经营许可证》的,不得从事供热经营活 动. 取得供热经营许可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可靠、稳定 的热源;

(二)有符合国家标准且与供热规模相适应的供热设 施;

(三)有与供热规模相适应的资金;

(四)有固定的、 符合安全条 件的经营场所;

(五)有与供热规模相适应并经培训合格的专业技 术人员;

(六)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

(七)有与供热规模 相适应的抢险抢修队伍和设备;

(八)法律、 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三条 申请从事供热经营活动,应当向供热主管部门 提出申请,并提交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证明材料. 供热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

20 日内,作出行政许 可决定. 准予行政许可的,应当核发供热经营许可证;

不予行政许 可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 供热经营许可实行分级审批. 供热面积在

100 万平方米(含)以上的供热企业,或外供蒸汽、 热水能力在

50 吨/小时(含)以上的热源企业由市供热主管部门 初审后,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颁发《供热经营许可证》. 供热面积在

100 万平方米以下的供热企业,或外供蒸汽、热 水能力在

50 吨/小时以下的热源企业由所在地县供热主管部门 初审后,报市供热主管部门批准颁发《供热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五条 《供热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

3 年.供热企业 和热源企业需要延续已取得的供热经营许可有效期的,应当在 《供热经营许可证》有效期满

3 个月前,按照审批程序向供热主 管部门提出申请,供热主管部门在接到申请后

20 个工作日内作 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 第二十六条 市、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 定,采取招标投标方式,确定符合条件的供热企业和热源企业,并 与其签订供热特许经营协议,授予其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的供热 特许经营权. 供热特许经营协议应当对供热温度、热能流量、供热区域、 有效期限、 服务标准、 安全管理和违约责任等事项作出明确约定. 第二十七条 供热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供热专业规划确定供 热企业的供热范围. 供热企业应当在供热主管部门确定的供热范 围内发展热用户,为供热范围内的热用户供热. 供热企业的供热能力与其供热范围内的热负荷不相适应时, 供热主管部门可以对供热范围进行适当调整. 第二十八条 供热企业应当于每年

12 月31 日前,向供热主 管部门报送次年供热发展计划. 供热主管部门根据供热专业规划和供热企业报送的供热发 展计划,于每年

3 月31 日前下达本年度供热发展计划. 第二十九条 热源企业应当根据热源生产能力与供热企业 签订入网协议,并报供热主管部门备案. 热源企业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及时、 足量地为供热企业提供热 源,其热源流量、压力、温度等指标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三十条 供热企业与热用户应当签订供用热........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